艺术基金论坛:英国艺术类学校面临困境
在大英博物馆举行的有关艺术基金研讨会上,艺术家迈克尔-克雷格-马丁为英国艺术类学校的当前境况敲响警钟。
据悉,11月7日,在伦敦大英博物馆召开的“艺术无国界:英国在国际舞台的走向?”研讨会上,艺术家迈克尔-克雷格-马丁声称英国艺术学院的荣耀地位即将丧失,尽管伦敦博物馆和艺术市场减入“高潮”,但“艺术教育却停滞不前”。
伦敦大学史密斯学院名誉教授表示,“伦敦大学的鼎盛期是在1990年以前,然而在今天,创新所依赖的财富成为主导因素。”很多来自中下层的艺术家及有可能被高达9,000英镑的学费而拒之门外。
这场研讨会组织方是艺术基金(Art Fund),并由Farrer & Co律师事务所赞助,委员会主席是《艺术新闻报》杂志的创始人安娜-萨默-斯旋塞(Anna Somers Cocks)。她在论述中强调了伦敦蓬勃发展的文化区如何在私人赞助下度日,“假如伦敦不再富裕,那赞助将随之枯竭,艺术将沦为另一番景象,或许面临垂死边缘”。
伦敦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博物馆馆长保罗-多克(Ruddock)是研讨会主讲人,他概述了英国博物馆在吸引慈善方面的强势。但是,他紧接着强调道,目前英国组织机构仍然主要依靠政府支持,要想达到美国的捐赠标准,路漫漫其修远兮。
他还谈及一个微妙话题,即公共机构与艺术市场的关系,“美国的传统是,策展人与经纪人、收藏家有密切合作。英国博物馆需要在不损及统一性的前提下纳入艺术交易。”
大型商业画廊很难践行公共机构的传统角色。伦敦高古轩画廊总监罗宾-沃森(Robin Vousden)说,“当前,商业画廊的经营水准接近艺术馆标准”。他在回应“扩张中的高古轩”(高古轩在全球有12家分馆)时说,“我们不是狂妄自大地扩张,而是艺术家和市场的趋势所致”。
其他发言人来自公共和私立机构,包括苏富比拍卖行亚洲分布的黄林诗韵(Patti Wong)、巴黎蓬皮杜中心总裁阿兰-塞邦(Alain Seban),他们讨论的主题是英国、欧洲机构如何回应逐渐升温的亚洲艺术市场和博物馆。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