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底沟遗址公园建设专家研讨会侧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这是一场高水平高规格的交流研讨会,这是一次思想文化领域的激烈碰撞。

 

  3月31日,春意盎然的三门峡分外妖娆,庙底沟遗址公园建设专家研讨会在这里举行,全国各省、市文物考古界的专家学者和相关领导等济济一堂,共话庙底沟遗址公园建设。

 

  庙底沟遗址位于三门峡市区青龙涧河南岸、韩庄村以北,距今6000年至4000年之间,是三门峡市重要的史前古文化遗址。它的发现,把仰韶和龙山两个时期的文化完整地承接起来,用考古事实宣告了“中华文化西来说”的终结,有力地证明了中华文明的传承有序和源远流长。庙底沟文化以其绚丽多姿的彩陶花纹为旗帜,开启了华夏民族浩荡洪流的先河,掀起了中国史前一次波澜壮阔的艺术大潮。1963年6月,该遗址被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该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庙底沟遗址是三门峡大地上宝贵的文化遗存,三门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决定加快庙底沟遗址公园建设,打造庙底沟文化品牌,以提升城市品位,推动我市休闲文化城市建设,故特邀请国内文物考古界的顶级专家学者召开此次研讨会。

 

  当日上午9时许,专家学者首先来到庙底沟遗址进行实地考察。站在庙底沟遗址展示区规划图前,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专家、北京大学博导李伯谦认真地端详着,并仔细向有关人员询问遗址的相关情况。“建议把那些土疙瘩、沟、古树、石碑等都留下来,好好规划与保护。”李伯谦对每一处遗存都饶有兴趣,并不时提出一些保护建议。当他听说这些遗存都被纳入保护区要重点保护时,倍感欣慰。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原院长、北京大学博导赵辉在看完庙底沟遗址后,感触最深的是在遗址公园的设计中怎样进行遮挡,如可以栽种一些高大的乔木,让游客在遗址内看不到外界的现代化,有种时空穿越的感觉;同时,可以把全国各地的彩陶收集起来,在三门峡建立彩陶博物馆进行展示。

 

  在随后召开的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更是畅所欲言,高屋建瓴,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积极为建好庙底沟遗址公园建言献策。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命脉,从这个角度来说,庙底沟遗址保护得非常好。”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陈星灿提出,“土遗址”保护非常麻烦,可保护的保护下来,不可保护的把它变成绿地,对三门峡景观建设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另外,遗址发掘的过程就是遗址展示的过程,要细水长流,为考古工作留下充分的余地,遗址公园建设也可以逐步进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杜金鹏认为,从展示利用的角度来看,庙底沟遗址发展过程中的历史足迹,如两条沟、窑洞等要尽可能保留,并展示出来呈现给公众;同时,遗址公园一定要把文化内涵以及历史、艺术价值等结合起来。

 

  “设计者应以‘独一无二’为标准来规划公园。”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教授、彩陶研究专家王仁湘说,可以将庙底沟文化体现在公园内的道路、墙面、花坛、草地等处。另外,庙底沟文化以其绚丽多姿的彩陶花纹为标志,因此,彩陶文物的展示应该作为公园内的重要展示,可以在遗址公园内建立一个互动区,以窑槽、作坊等形式展示陶器制作技艺和流程。

 

  河南省文物局局长陈爱兰认为,三门峡现在以庙底沟遗址公园的形式对庙底沟遗址进行保护恰逢其时,在规划时一定要突出庙底沟的特色。另外,彩陶是庙底沟文化的特色,一定要突出,从而将庙底沟遗址公园做成独一无二的公园。

 

  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河南文物考古学会会长、研究员孙英民表示,不妨将三门峡境内的庙底沟文化、西坡文化、仰韶文化这三个重要文化“打包”,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在建设遗址公园的时候,一定要保护好遗址上现在的“沟”、老槐树、居民院落等,并将这些展示出来。

 

  厚重的庙底沟文化让专家学者激情迸发,让三门峡人倍感自豪。建设庙底沟遗址公园,更是让三门峡市民充满期待,这里必将成为人们感受古文化气息、享受现代休闲生活的好去处。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