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及周边区域夏商时期的文化与环境学术研讨会召开

  3月25日至26日,“鲁西南及周边区域夏商时期的文化与环境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定陶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15家科研院所、北京大学等13所高等学府的7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围绕定陶十里铺北遗址的重要发现以及遗址所在的鲁西南地区及周边区域夏商时期的文化与环境展开研讨。

  与会专家学者参观了十里铺北遗址,认为该遗址的发掘具有重要考古和研究价值,是鲁西南地区现存古文化延续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发掘面积最大的堌堆遗存。包含大汶口、龙山、岳石文化、商、东周、汉等不同时期文化遗存。不仅确认了大汶口文化中期的人类文化遗存,还发现了大汶口早期或更早阶段的遗物,填补了该区域距今5000-6000年人类发展的一段空白。该遗址是在东西文化交汇地带发现的第一座夷商城址,是岳石文化时期一处具有军事重镇性质的聚落遗址,也是东夷西进、先商南下、晚商东渐路线上的重要城邑。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认为十里铺北城址是继济南大辛庄遗址后山东地区最重要的夏商考古发现。该区域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商时期东夷文化与中原文化接触地带,是夏商时期东西势力碰撞、冲突、融合的关键地域。遗址的发现对深入探讨以岳石文化为代表的东方势力在夏商文明形成期所扮演的角色、所起的作用,及研究夏商时期东西方势力的互动、融合过程提供了重要线索。鉴于这一地区的重要性,徐光冀等与会专家倡议以十里堡北遗址的发掘和近几年鲁西南地区丰富的考古成果和新线索为契机,重启上世纪八十年代苏秉琦先生提出的苏鲁豫皖夏商时期这一重要学术课题,相邻省份联合开展这一区域考古科研课题。

  本次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30余篇,有28位学者进行了专题报告,内容丰富。有对十里堡北遗址的性质、环境和植物遗存的专题研究,也有皖北地区已经确认的20处有岳石文化因素的遗址、二里头遗址等最新成果的分享;有对夏商之际的晋南、古河西、河济、邯郸等地区考古学文化及谱系的研究,也有对鲁西南的河流地貌等环境变迁的讨论。如夏正楷教授对堌堆遗址形成过程的分析,认为堌堆状遗址是苏鲁豫皖地区常见的一种遗址形态。

  李伯谦先生在主旨报告中强调了鲁西南及周边区域是各种文化力量交汇的重要地区,因此做好十里铺北遗址的整理工作十分必要,要建立年代分期标尺,认清不同文化因素的谱系关系,将不同谱系的文化因素在不同时期所占的比例进行量化,并与周边相关遗址开展比较研究。赵辉先生在总结中建议对鲁西南地区文化变迁及社会演变的解析,应尝试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开展聚落群的比较研究。

  此外,菏泽和定陶两地相关领导不仅从机构设置、人员配置等方面高度重视文物工作,而且在十里堡北遗址发现后,及时叫停工程建设保护遗址的做法,受到与会学者的高度赞赏。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