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城墙申遗文本将展现古代国家建制及南北特色
2016-03-13 18:11:54 作者:朱晓颖 来源:中新网南京 已浏览次
9日,记者从南京市文广新局相关部门获准独家采访并获知,中国明清城墙“申遗”文本正做最后修改,拟于3月底前提交国家文物局。“申遗”文本将细说中国明清城墙根源,折射古代国家建制,体现南北特色。
中国明清城墙“申遗”文本调研、形成耗时多年,共五六十万字。
“城墙序列”透露尊卑建制
目前申报“队伍”含中国6省8城,“城墙序列”包括都城(江苏南京城墙),府城(陕西西安城墙、浙江临海台州府城墙、湖北荆州城墙、湖北襄阳城墙),州城(安徽寿县城墙),卫城(辽宁兴城城墙)以及皇城(安徽凤阳明中都皇城城墙)。
南京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从都城到卫城的“城墙脉络”,代表中国明清时期国都、地方州府的城墙尊卑有序,不越建制雷池。
城墙规模、费料用材都能体现国家权力构架。如,明朝国都南京修建明城墙,在世界规模最为宏伟,京城城墙(不含外郭)长近36公里;责任追溯机制最严厉,城砖上刻有地源、匠人名字,责任“包干”到人。
“南北形态”折射文化各异
中国8座申报城市古城墙,具有浓厚南北地域色彩,体现人文差异。
“申遗”文本起草人、主持者,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告诉记者,北方是儒家文化诞生地,讲求周礼,又地处平原,因此,北方城墙形态四方规整,中轴对称。而南方流行道学思想,讲求天人合一、顺势而为,同时地处丘陵、河谷,所以南方城墙依山傍水,顺应自然。
南北城墙取材也是因地制宜。古代曾出现夯土墙、泥巴墙,至明清,城墙“升级”为坚固防御工事。如南方爱用高岭土制砖、以条石做地基,浙江临海城墙甚至还具备抗洪能力。
“软件硬件”讲述城墙内涵
“申遗”,非如想象中单单申报城墙“物质”本体,其建造工艺、审美艺术、交通设计等“非物质”内涵,都在申报之列,体量浩大。
贺云翱介绍说,明清城墙巍然耸立数百年不坍塌,墙体不开裂,砖块粘合剂强度甚至比现代水泥还牢固,这是先民的独特工艺。古代城墙通过城门沟通城内、乡下格局,关联设计也是城墙要素之一。“城墙上有美”,城楼、角楼、牌匾等设计,体现古人在城墙建造中独特审美理念。
南京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甚至连城砖上刻名、质量追溯责任制,都成为申报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今对话”汲取国际经验
数百岁“高龄”的明清城墙,不是玻璃柜中冷冰冰的展示品,它是现代生活中活生生的、可触摸的“对话体”。
“别孤立城墙,关注城与池、城与环境的关系,打开古城墙与现代文明对话窗口。”一位以色列专家的建议被吸纳,在“申遗”文本得到重点体现。
南京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明清城墙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已整整十年,期间,研究者奔赴欧洲、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实地考察,与国际军堡委员会已申报成功的著名古堡进行比对,不断提高中国城墙的“国际”身段。
为“申遗”奔波十年,贺云翱感慨万千。他说,中国历史上,至少曾有6000多个城市建有城墙;如今,现代都市主城区仍保留城墙的城市不到20个,保存完整的不到10个,凤毛麟角,极其珍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一次契机,让中国古老城墙重现历史尊严和经典,向全世界民众展现中华先民独特创造和荣光。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