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古文书学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日前,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研究中心、敦煌学研究中心、徽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古文书学研讨会——中国古代的官文书”在北京召开。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国家图书馆、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贵州省凯里学院、日本追手门学院大学的专家学者70 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本次研讨会收到论文22 篇,内容涉及文本引用与早期史学、出土简牍与秦汉行政、隋唐官文书与诉讼制度、宋代的敕榜与免役文书、元代的帖文与牒文、明清的徽州的信牌与保甲册、清代的清水江文书等,涵盖了各个时代、各个地区的官文书。在上一届的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李全德副教授从古文书角度对《功甫帖》的论述,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因而也引起了文博界对古文书研究成果的关注。在这届研讨会上,日本追手门学院大学教授承志以《尼布楚条约》相关的满文文书为中心,辐射到了相关事件中的汉文、蒙文和俄文记载,在确定所记同一事件的前提下,对《尼布楚条约》的中俄界碑存在的问题所作的探讨,同样引起了学界的关注。本次会议论文的最大特色是议题集中。虽然对“官文书”的划分和归类目前仍有不同看法,正如本次会议中的探讨,在不同时期、不同语境下古文书存在多种变化,但大家正努力寻找共同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阿风介绍,2010 年6 月22 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一些古文书研究者成立“中国古文书研究班”,成为历史研究所一个跨研究室、跨研究中心、跨断代史的学术研究团队,目的是通过共同研读甲骨文、金文、简牍、敦煌吐鲁番文书、黑水城文书、徽州文书、明清档案等出土或传世文书,以打通断代、整合研究,从而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古文书学”。在过去的6 年多的时间里,中国古文书研究班在所内外同仁的大力支持下,已经举办了44 场研究会,举办过3 次学术研讨会。参加者的范围越来越广,涉及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专业,研究水平越来越高。从2014 年10 月开始,以黄正建为首席专家的“中国古文书学研究”被列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这标志着“中国古文书学”学科已经初步建立,并得到广大文书研究者的赞同。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