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青铜文化遗址共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倡议

  公元前16 世纪,中原商文化南下,在武汉黄陂建立据点,留下了盘龙城遗址。

 

  以盘龙城为基地,商王朝将南方的铜矿资源北运,同时也将中原的青铜冶铸技术和其他文明成就带到南方。这一历史事件带来了中国青铜时代面貌的根本变化,开启了长江文明的新时代。

 

  以盘龙城的出现为契机而发展起来的江西瑞昌铜岭遗址、吴城遗址和牛城遗址,安徽南陵和铜陵遗址,湖南宁乡炭河里遗址,以及四川三星堆、金沙等遗址,成为长江流域早期青铜文明的共同代表。长江流域的文化生态从此改变。具有本土文化基因的长江流域居民,拥抱、接纳中原青铜冶铸技术的同时,将青铜这一物质载体与本土精神信仰、生活传统和审美趣味结合起来,推陈出新,反哺中原文化。这是本土文明接纳外来文化后融合创新的成功例证。中国历史整体步入新的勃兴期。此后,长江青铜文明与黄河青铜文明一并成为中华文明重要支柱,为西周时期南北文化的融合乃至秦汉帝国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包括盘龙城遗址、吴城遗址、三星堆遗址在内的以长江为依托的一系列青铜文化遗址,作为业已消失但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文明成果的独特见证,具备了不可否认的突出的普遍价值。

 

  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的考古遗址,多以重要水系为背景。尼罗河流域的孟菲斯遗址(Memphisand its Necropolis),两河流域的萨马拉遗址(Samarra ArchaeologicalCity),伊朗高原南部莎乌河流域的苏萨(Susa)、密西西比河流域的柯荷克亚(Kahokia)、中国黄河流域的殷墟等,莫不与大江大河相关。盘龙城、三星堆等青铜时代遗址以长江为背景,具备突出的普遍价值、完好的遗产形态、毋庸置疑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参加此次“考古资产保护利用盘龙城论坛”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按照世界遗产委员会发布的【世界遗产宪章实施指南】(Operational Guide?lin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World Heritage Convertion), 盘龙城、三星堆、吴城等遗址已经具备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学术基础,适合共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我们同时呼吁遗址所在省、市各级部门进一步提高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水平,促进诸遗址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