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济地区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9月21日,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办的“河济地区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日本金泽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文物报社、西北大学、河南省博物院、河北师范大学、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省菏泽市历史与考古研究所等多家单位的专家学者们齐聚一堂,从环境变迁、历史地理、聚落考古、文献考证、中外比较和科技考古等视角对古河济地区文明起源等问题进行综合探讨。会议开幕式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袁广阔教授主持。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刘屹教授、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李伯谦先生、金泽大学副校长中村慎一分别致辞。

  专题发言阶段由李伯谦主持。袁广阔教授介绍了首师大及相关方面近些年在河南濮阳戚城、高城、铁丘等的主要考古工作和进展,并从古黄河河道的变迁、淤积、不同时期遗址埋深及分布特点等方面重新思考《禹贡》中“降丘宅土,厥土黑坟”的含义,他着重指出,龙山文化时期,古河济地区应为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形成的重要地区。河北师范大学沈长云先生从一个新的视角剖析了“禹布土”的含义。他指出,大禹治水其实应该是开展灌溉农业,而非治理水患。文献中有很多关于沟渠的记载以及古河济地区很多沟渠的考古发现,不仅有排水功能,应可视作灌溉农业的证据。沈先生还指出,古河济地区应为夏代最重要的居住地区,而二里头遗址则为夏代晚期向西扩展势力修建的都邑。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周广明先生从灌溉农业和文明关系进行探讨,认为地理环境对于古代文明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河济地区河网密布,为灌溉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因而河济地区文明与灌溉农业具有密切的关系。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姚娅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对济水古河道进行了统计和模拟分析,为研究古河济地区河道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和新视角。西北大学钱耀鹏教授从更为宏观的视角讨论文明起源,主要阐述了中国文明起源的动因与机制,并提出应从全球视野下探讨中国文明的特色。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许宏研究员从文献、测年、聚落等多重论证,提出二里头可能为商都。山东省菏泽市历史与考古研究所的潘建荣先生通过传说、文献、地名和考古发现的梳理,认为菏泽地区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下午在专题发言结束后还组织了自由讨论。大家围绕上午的专题发言以及河济地区的文化谱系、历史地理、该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重要地位等问题及今后继续研究的重点等畅所欲言,气氛热烈。

  会议尾声,许宏先生的一句话“我们永远也不可能获知当时的真相,但仍怀着最大限度迫近真相的执着”,既真切反映了考古工作者探索古代文明的认真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精神,也引起与会专家尤其是参会的首师大学生们的强烈反响。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