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文化遗产与现代科技在敦煌相遇”

  “2015敦煌论坛:大数据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和世界文化遗产保存与使用”国际学术会议8月24日在世界文化遗产地——敦煌莫高窟开幕。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希腊等国家和地区200余位专家学者共聚敦煌,探讨该领域相关问题、分享优秀科研成果。

  此次论坛由敦煌研究院、伊利诺伊大学图书与信息学院、伯克利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哈佛大学建筑与艺术史系、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旨在更好地研究和应用在大数据环境下的数字资源和文化遗产领域数字资产的永久存储、多源数据信息的整合使用和数据安全以及大型图像数据库平台的建设。

  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在当日致辞中谈到,现代科学技术与古老文化遗产的奇妙相遇与交融,为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和在未来保持真实完整提供了坚实支撑,吸引着世界各地文化遗产管理机构及文物、计算机等各领域专家学者不懈研究探索。利用数字化手段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共享文化资源信息是历史的使命和时代的选择,更是在座每一位专家学者共同的目标和责任。敦煌研究院作为国家设立的负责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保护、研究、弘扬和管理的综合性机构,其关于“数字敦煌”项目的建设工作,由上世纪90年代的构想,到如今逐步建立起全面综合的数字化工作体系,已经在敦煌学信息资源库、敦煌学学术资源网建设以及洞窟壁画高精度图像信息采集与处理,大遗址、洞窟与彩塑高精度三维模型构建,动漫节目制作,球幕电影节目制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在大数据引领科技发展的时代,相关技术在图书馆和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领域逐渐显示出广泛的应用性,此次国际学术会议则是针对大数据环境下的数字资源和文化遗产领域数字资产的永久存储、多元数据信息的整合使用和数据安全、大型图像数据库平台建设等方面的诸多挑战,为各领域专家探讨以上议题搭建了平台,为遗产保护、学术研究、教育推广及艺术弘扬提供契机。

  为期三天的会议包括学术报告及“数字敦煌”主题报告,近40位专家学者的专题汇报将吸纳和共享已经取得的成果,共同推进数字图书馆和世界文化遗产保存与使用的建设进程。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