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日本奈良召开

  8月27日至29日,2015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日本古都奈良召开。这是东亚文化遗产学会举办的第五次学术研讨会,中、日、韩26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

  中国文物保护专家黄克忠第一个作主旨发言。他以河南龙门石窟、重庆大足石刻、甘肃麦积山石窟、陕西乾陵石刻等保护修复工程为例,探讨了石质文物保护治水工程的动态保护理念,修复理念与价值取向,锚固、灌浆技术与可逆性、少干预原则的理解,预防性保护在室外石质文物如何执行,表面防劣化材料应用等近年来中国石质文物保护探索过程中的几个理念问题,将会议引向纵深交流。在本次学术研讨会上,共有24位代表作了学术演讲。其中,彩画、壁画保护,X—探伤、CT扫描、3D数字转换等现代技术在文物保护上的应用研究、振动对文物的影响,传统技术、传统材料的研究,考古现场的文物保护、实验室考古等成为本次会议的强音,均有多位代表从不同角度涉及。比如,关于文物保护理念的探讨,敦煌研究院汪万福以甘肃博物馆藏武威天梯山石窟壁画保护修复为例,提出石窟壁画保护实施原址保护,尽可能减少干预是最基本的要求。对于馆藏石窟壁画,已经脱离原来的环境,由不可移动文物转变为可移动文物的过程中,应辅以符合展陈的新内容,如揭背景、技术条件、运输路线、存放条件等。湖北博物馆李玲以叶家山西周墓地出土青铜文物修复实践为案例,认为考古整理中的文物保护修复与考古等多学科研究的相互融合。对于传统工艺和材料的研究,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杨秋颖关于古寺庙彩绘泥塑造像的传统工艺和材料研究报告、浙江大学张秉坚关于壁画表面加固材料凝胶的清除技术等也引起与会者浓厚的兴趣。振动对文物的影响,中国在工业振动对文物的影响已经有了相当深入的研究并制定出了预警标准,日本对于怎样防护地震损害文物做了不少工作;临时保护性设施对文物的影响;而在大灾难发生时怎样抢救保护文物也各有特色。除了会上交流外,会议期间还辟出两个展厅展示了近百个研究海报。与会者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本次学术讨论互动明显增强。

  本次会议还改选了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学会理事会。中国文物保护专家马家郁担任新一届学会会长,下一届学术研讨会将于2017年在中国上海召开。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