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编钟》新书首发式暨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8月24日,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曾侯乙编钟》新书首发式暨学术研讨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8开4大卷本的皇皇巨册《曾侯乙编钟》是目前曾侯乙编钟研究领域最为全面、翔实的研究专著。

  曾侯乙编钟1978年出土于湖北省随州市,现藏湖北省博物馆,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大型礼乐重器。全套编钟由65件青铜乐钟组成,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在考古学、历史学、音乐学、科技史学等多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03年秋,由著名考古学家邹衡、谭维四两位先生领衔,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所长黄敬刚发起、组织并资助,率领三十余位不同学科中的老、中、青专家,开始对曾侯乙编钟出土三十余年来的各学科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整合工作。从2003年动议到2015年7月付梓,12个春秋成就了《曾侯乙编钟》这部集体研究成果。

  出版方金城出版社总编辑潘涛介绍说,该书从三十多年来各领域的研究成果出发,对我国先秦时期的礼乐制度、铸造技术、艺术成就等方面进行了分门别类的系统论述,内容横跨历史、考古、音乐、艺术、科技等多个领域,各专题撰稿人均是在各自研究领域获得过较高成就的领军人物,其中多人是当年曾侯乙墓发掘的参与者。

  该书的另一大亮点是收录了2500幅图片,湖北省博物馆首次将曾侯乙编钟的所有组件分别进行拍摄,其中包括全部65件乐钟、钟架构件多角度图片,全部3775字铭文的细节照片,巨细靡遗地将曾侯乙编钟这一稀世珍宝全面展示于读者面前,是研究先秦礼乐、铸造、艺术等方面的重要资料。更难能可贵的是,在编撰过程中,做到与最新研究成果和考古发现同步,书中的资料更新时间截至到2015年3月。

  与会嘉宾对《曾侯乙编钟》的出版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书全面梳理了曾侯乙编钟有关考古学、历史学、音乐学、古文字学、声学、冶金铸造学、科技史学、天文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涉及曾侯乙编钟的组合及其悬制、钟磬铭文的释读及其乐律学涵义、编钟音响实测及分析、乐学体系;一钟双音创造的证实及其声学原理;曾侯乙编钟的铸造及其复制;曾国的历史以及曾侯乙编钟的文化属性等主要课题,将对曾侯乙编钟相关信息的采集、整理以及后续研究的细化和深入起到重要作用。与会嘉宾同时充分肯定了该书编撰以课题为主导,多学科参与跨界合作的开放式模式,认为值得倡导。

  会上,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乐器专业委员会、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三家单位联合发起,以《曾侯乙编钟》作者为基本学者群成立了编钟研究院。研究院设在湖北省博物馆,将以曾侯乙编钟研究为基础,邀请世界各领域学者加入,从多角度对世界钟铃类乐器及其他音乐文化遗产展开综合研究。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