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首次全面整理刊布存世西夏文物资料

  记者从6日举行的文物研究丛书《西夏文物》出版座谈会上获悉,《西夏文物》甘肃编和内蒙古编共10册已出版,这标志着我国专家学者对存世西夏文物开展全面调查、梳理和研究工作取得“开门红”,跨地区、完整的西夏文物资料体系和数据库有望如期建成。

  西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政权,建都在今宁夏银川市,自公元1038年至公元1227年间,历时189年。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西夏学研究领军人物史金波担任《西夏文物》总主编。他说,越来越多的西夏文物可以大大丰富我们对西夏王朝的认知,是研究西夏历史文化极为重要的遗产。特别是对西夏这样缺乏文献记载的王朝,文物可视为西夏历史文化积淀的根脉,往往是认识西夏重要问题的主要依据,可以为复原西夏历史提供关键性素材。

  “50多年来,西夏文物的新发现呈快速增长趋势,由稀缺少见至琳琅满目,这些重要收获,为西夏研究提供了大量真实可信、生动鲜活的资料,使西夏研究走出冷清而趋于温热,对西夏学的发展起到特殊的推动作用。”史金波说。

  然而,与进行得如火如荼的西夏文献整理、出版和研究相比,西夏文物的整理出版虽有很大进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过去出土和新发现的西夏文物有的至今仍存于库房,未予报道、刊布。有的虽有报道,但介绍简略,仅凭当时认识程度介绍部分出土文物,不免遗漏。

  同时,对文物遗址重视不够。文物遗址不仅本身就是重要文物,而且负载着出土文物的背景、环境等重要元素。在过去有关西夏文物的著述中,有的仅报道出土文物,未介绍所在遗址,或有介绍也简略粗疏,造成信息不全,难以形成对文物的整体、全面的理解。

  此外,西夏文物分散于各地,深藏于馆库,查看、研究很不方便。据了解,西夏文物主要分布于北京、宁夏、内蒙古以及陕西、新疆、青海等地,同时也涉及上海、天津、河北等地,地域广阔分散。有关西夏文物的著作由多家出版社出版,论文刊布于众多杂志,搜集不易。

  “西夏文物至今缺乏系统、全面、科学、细致的整理和刊布。西夏文物整理、刊布的现状,难以满足学界和社会了解西夏文化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西夏学的发展。”史金波说。

  据了解,《西夏文物》分为宁夏编、甘肃编、内蒙古编、石窟编和综合编(包括除宁夏、甘肃、内蒙古以外的其他各地区)共5编。每编下设遗址、金属器、陶瓷器、石刻石器、木漆器、造像绘画、织物、文献、建筑构件,其他等卷。书中一次布列文物图版,每一文物尽量采用多维角度的多种图版,同时注重以科学、准确的文字进行说明。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