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府上街改造能否变身金华版“河坊街”?
2016-05-02 13:01:42 来源:金华日报 已浏览次
市区江北杨思岭社区有一条很不起眼的老巷,名叫朝官巷。年逾古稀的老居民姜妙秀至今清楚地记得,过去这条巷子是府上街的一条岔路,府上街边上有一个杨公殿,就在现今世贸大饭店南侧停车场附近。
“杨公殿老早就没有了。”4月25日,老人不无遗憾地告诉记者。去年,她和许多街坊邻里一起捐钱,把老巷子里的朝官殿修缮一新,算是一个安慰。“老街要像个老街的样子,老东西最好能留下来,给子孙后代们也看一看,老金华长什么样。”
4月20日,府上街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开工。一段时间来,府上街经常出现污水外溢的现象,破败不堪的路面上散发着阵阵恶臭。城中街道等部门多次清理,但治标不治本。改造完工后,这条老街将告别污水横流的历史。
相传,这条府上街早在明代就已经有了。府上街为南北走向,南到兰溪门菜场,北至世贸大饭店。北侧已被改造,南侧仍然保留着老街的原汁原味,只有四五米宽,两侧房屋低矮,有的还是用青石垒起来的,老屋当中有的是解放前的,最老的甚至有近百年历史。
当地人说,岁月沧桑,时过境迁,金华一条又一条老街老巷灰飞烟灭。府上街历经风雨,这有可能是金华城区年纪最大的老街之一。采访中,不少当地居民希望,雨污分流仅仅是改造这条老街的第一步,他们更关心的是它能否重现生机。
城中街道相关负责人也有一个设想,可不可以修旧如旧,让府上街也能像金华古子城老街、杭州河坊街那般,还原其历史原貌。毕竟,随着城市化进程日益推进,历史这么悠久的老街,金华城区范围内已并不多见。
这条老街究竟有多老,数百年来承载着怎样的历史故事?记者采访了几位府上街的原住民,看看它的前世如何,又承载着怎样的金华记忆?
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府上街自古繁华
环城村经济合作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蔡仲福,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府上街过去归环城村管辖,因为这是古代金华府城墙外的一条路,紧挨着城墙。“江北本来就没几条有名一点的老街,东市街、西市街,然后就是府上街。前两条街都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剩下这条府上街,算得上是金华‘最后的老街’了。”
说起府上街的故事,蔡仲福如数家珍。“传说古代府上街出过大官,外地官员来金华,进这条路前,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可见这条路大有来头。”
由于府上街位于城墙根,地理位置特殊,按现在的讲法,是“城郊接合部”,街道两旁的住户,除了环城村村民,还有从城里搬过来的居民。自古以来,府上街就是交通要道,城里的人出兰溪门,一路往北途经府上街可去罗店、金华山,北侧城外的人想要进城,也可以走府上街经兰溪门入城。“过去啊,兰溪门、府上街这两个地名,老金华常常连在一起说,都是金华繁华热闹的地方。”
据蔡仲福回忆,这条路以前是青石板路,后来街道两旁住户把青石板一块块抽走,拿来做造房子的石材。好端端的石板路,渐渐成了泥石路。1982年,环城村曾修过一次。路底下还埋了污水管道和自来水管,直径有三四十厘米,这在当时算是粗的管子了。“现在用水量大,加上淤泥堵塞,污水就满出来了。不改不行,跟不上时代啦。”上世纪80年代,自来水不普及,府上街有居民还卖过水,1分钱/担,1角钱/吨。
府上街第二次修缮是在1996年,街边一块功德碑“诉说”了修缮的来龙去脉:丙子年夏,由城中街道府上街环城片区组织修建,环城村村委会捐得最多,捐了3万元,其次是金华市农业银行,捐了2万元,个人捐款中,时任金华市委书记仇保兴以及几位市领导榜上有名。那一次,泥石路彻底变成了水泥路。如今,距离那次修路已经过去整整20年。
在蔡仲福的记忆里,上世纪50年代,府上街就有了马路市场。在58岁的洪金福的脑子里,他在府上街经商的故事,始于上世纪90年代。“我小时候,还住在白龙桥乡下,常进城玩。过去金华城没什么大路,府上街就这么四五米宽,也算是一条大街。80年代时,环球大厦这个地方还是一个加工年糕、粉干的大礼堂,有200多平方米。在世贸大饭店建起来之前,府上街从来就不是一条断头路,街的北边全是农田。”
洪金福告诉记者,80年代中期,八一北街附近有个公交公司,由于客流量大,周围自发形成了一个市场。由于是义乌到江西的必经之路,市场生意很火爆,商户们专门搞批发,衢州、江西的客商都要来这里拿货。后来,由于路旁不允许经营,几经周折,他和20个商户就搬到了府上街,没有店铺,只能在地上划线占地盘。“那时候我有一个长1米5、宽1米2的木头柜子,卖炒货、烟酒等副食品。”直到现在,他仍在府上街开副食品店。
还有一位老人告诉记者,他年轻时,金华人流行一个说法:但凡府上街的人,出了名的“与人无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街上有个菜场,从不缺斤短两。
徐霞客曾在府上街旅店投宿?
府上街这一地名究竟是怎么来的,究竟有多大年纪了?且听专家怎么说。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导师龚剑锋认为,府上街确实是金华一条老街,地名一直没变,什么时候有了这条街,具体时间不详。一般认为,金华有城之后,街巷都是从城内往城外发展,位于西门外城墙根的这条街,诞生的时间不会很晚。
金华市文物局文物专家蒋金治也持相同观点,“府上街”因“府”得名,“府”即金华府,府上街的年代必然久远。
金华地名专家叶继明说,明洪武元年(1368年),金华知府上任伊始,就听到居住城墙根下的两大商帮兰溪帮、安徽帮因实力强大而妄自尊大,还流传着“小小金华府,大大兰溪县”的说法,没把金华知府放在眼里。于是知府特地将两大商帮的聚居地命名为“府上街”。言下之意,你们虽然发达兴隆,还得归我管呢。
龚剑锋还注意到一个细节,徐霞客在《浙游日记》写道:“又十五里登陆,投宿下马头之旅肆,以深夜闭门不纳。遇一王姓者,号敬川,高桥埠人。将乘月归,见客无投宿处,因引至〔金华〕西门外,同宿于逆旅。”第二天,徐霞客离开金华城,“仍出西门,即循城西北行……”徐霞客出了金华城的兰溪门,往罗店方向而去,他的下一站,是智者寺。
原本徐霞客是想住在下码头的旅店,但不让住。后来住到西门外的旅舍,府上街就在西门外城墙下,可以说是当时西门外最繁华的一条街,旅舍酒肆林立,别的地方相对荒凉。龚剑锋推断,崇祯九年(1636年)十月初八那一晚,徐霞客很可能就投宿府上街。
蒋金治说,府上街与小码头类似,都属于城墙外的街,自古繁华。晚上进不了城的人都投宿在这些街上的旅店,徐霞客也是如此。人来人往,自然而然形成集市。
蔡仲福说:“古时候出了兰溪门只有两条路,一条西去兰溪,一条往北到罗店,府上街是必经之路。”当年徐霞客的金华行,没有留下有关府上街的只言片语,但很有可能在府上街留下自己的足迹。
府上街能否修旧如旧,变身金华版“河坊街”?龚剑锋说,大量断头路、小弄小巷相继消失,特别是一些沿袭千百年的古地名毁弃湮没,老地名正逐渐地淡出人们视野,被人遗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地名传承的“脱节、断层”。据统计,近年来金华城区已经消失了80多条街巷里弄,其古老雅致的名称也随之远去,让人痛心,为之叹息。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