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人说平鲁好风光

边关长城-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边关长城

 

边塞古院-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边塞古院

 

  中华文化发展繁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保护历史文物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饱含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担负着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加强历史文物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始终为习近平所关注、所思考。无论是对有关报告的批示,还是到地方考察调研,习近平历来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并身体力行推动保护和抢救文物工作,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就文物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对提升文物保护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承载着这个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代表着这个国家悠久历史文化的“根”与“魂”。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民族和国家过去的辉煌、今天的资源、未来的希望。“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文物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强调,“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

 

  文物遗迹遗物是一项主要的旅游资源,毋庸置疑,那些色彩纷呈、精美绝伦的大量文物遗迹遗物是一项主要的旅游资源。寻古探胜、求知求新,进而达到增长知识、愉悦心情,是广大旅游者的普遍心理。人们希望对自己的民族、国家乃至人类历史有所了解,更愿以感同身受的体验,去感悟触摸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观赏文物古迹,使人们在游中品味,激发活力,那些人类遗存之精美之绝世,能不同程度地满足人们日益丰富活跃的生活和精神之需求,因而成为旅游资源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特色亦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为此,保护好文物,对我国的旅游事业更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有“朔北雄城,塞外天险”之称的平鲁城,因地处边塞,长期为汉室与匈奴等北方民族拉锯争战之地,因此,历代战争的烽火硝烟积淀了边塞军事文化厚重的内涵。平鲁城又是中国门神尉迟恭的故里,历史的时空浇铸了一座民俗文化信仰的吉祥丰碑。独特的山地风光和塞上风情文化,底蕴深厚,潜力巨大。演绎了曾是“雁门关外野人家”的平鲁,顺应时代发展,在政府的主导下,门神文化园、北固山、乌龙洞及明海湖作为特色旅游,在突出门神文化、边塞文化主题的同时,又彰显出平鲁的无穷魅力。“寒沙迷骑迹,朔风断边声”的景象,已然成为一种历史记忆,门神之乡冠以文化的定义,边塞长城竟成一壶陈年老酒,北固楼千佛弘法满眼风光,胜境清幽的乌龙洞修葺一新,明海湖莺歌燕舞流觞曲水茗禅茶,恬静的山乡新农村,郁郁的绿色长廊……可以说诸多历史名胜、名苑佳景和这块欣欣向荣的黄土地相比,也要黯然失色。平鲁是块宝,处处有璞玉。这座有着浓厚历史底蕴的文城,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将它自身的内涵推向中国,走向世界。(中国文物网驻朔州工作站)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