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八闽千姿:700年古村落,中国朦胧诗发源地
2016-03-21 15:41:37 来源:中新网上杭 已浏览次
“目前,我们正在加大对院田古村落和古民居的开发保护力度,打造‘诗意院田,梦里老家’品牌。”福建省上杭县太拔镇镇长黄宜洲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车入太拔镇集镇东南方,“诗意院田”四个大字进入视野,这就是至今有700年的上杭县太拔镇院田村。
院田村是客家李氏的重要发祥地,2012年被认定为首批全国646个具有重点保护价值的村落之一,同时也是上杭县唯一获此殊荣的村落。村落以清代建筑风格为主,既有“九厅十八井、穿心走马楼”的古建筑,也有庭院式、方土楼、围屋、徽派建筑。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百多位厦门知青来到院田,成就了著名诗人舒婷,留下了一百多首中国朦胧诗的杰出代表作,奠定了院田“中国朦胧诗发源地”的基础。
在院田村委会主任李锦发的指引下走进“舒婷诗院”,记者发现舒婷所著诗篇《寄杭城》与《致橡树》一起被装裱挂在“舒婷诗院”墙上的左右两侧。
“舒婷诗院”坐南朝北坐落在古民居“生气盤郁”中,古朴雅致,安静祥和。院后是绿树层峦,院前是儒溪河,与“奠攸居”隔水相望。院田村曾举办了“2015年院田中秋诗会”,吸引了来自福州、厦门、龙岩等地40多位作家、诗人前来吟诗作文。
“当时舒婷在这里插队的时候,大家经常一起挖地瓜、种田,那时候的生活很苦。”一位仍然生活在这个古村落中、现已76岁的黎奶奶,还能够向记者清晰回忆当年舒婷在这里生活的场景。她说,舒婷也曾带着丈夫和儿子,两次回到院田。
700年的客家文化底蕴造就的院田古村落,见证了院田的繁荣和发展。“奠攸居”、“迎川至”、“司马第”规模宏大,“生气盘郁”、“离照文明”、“恪持庶永”大气盎然。院田古村落中现存有二十多幢古建筑,已有五六幢建筑完成抢修,其它古建筑也在陆续进行抢修中。
“随着村民对古村落保护意识的逐步提高,村民已经自发加入保护、开发古民居的行列。”李锦发介绍说,下一步将依托院田村现有的影响力,发挥“朦胧诗发源地”的文化内涵,拟建“朦胧诗”博物馆,使其成为古村落中的靓丽文化名片。
如今,当地政府已成立了院田村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工作领导小组,正着力把院田打造成具有客家特色和文人气息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我们正在加快道路提升改造,建游客中心、停车场,儒溪河景观建设等一系列的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李锦发说,村里现已有两家“农家乐”,在景区建设完成后,会增加更多的“农家乐”,服务游客。
“通过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院田的村民生活环境会更优,生活质量会更高。”李锦发表示,通过院田古村落的改造,不仅能保留原有的古建筑,同时也能够让其文化传承下去。
龙岩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古村落保护专家钟德彪称,“院田村地理环境很好,山清水秀。前面是笔架山、茫荡洋,还是儒溪和大坑溪的交汇处。这里文化底蕴深厚,古建筑集中连片,古民居门额多取自《诗经》,起到教人奋进、提升修养的作用。”
钟德彪认为,政府重视对古村落的保护,提出的“诗意院田,梦里老家”切合时代要求。院田的保护与发展,需要争取上级的支持,帮助做好规划、处理好群众迫切盖新房和保护古村落之间的矛盾。要成立村级基金会及理事会,使村落保护基本理念和各种措施落到实处。
“尤其要重视民间文艺的挖掘,为民间文艺传承提供舞台。”钟德彪指出,保护古村落不仅要提高村民的保护环境意识,注重房前屋后的卫生和风水林的保护,保持青山绿水,还要注重文化的保护传承;开展以“诗会”为主题的活动,出版相关书籍,打造成影视创作拍摄基地,丰富文化内涵,扩大村落影响。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