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民国时时尚达人爱去哪?公余联欢社修缮后迎客
你知道民国时期,时尚达人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哪儿吗?是公余联欢社。如今,已经100多岁的公余联欢社旧址静静矗立在洪武北路上。最近,经过外部“洗脸”、内部装修等一系列“小手术”后,公余联欢社旧址拆掉了围挡,露出真容,预计下个月开门迎客。
记者探访
它100多岁了,身子骨还很硬朗
现在,潮人们看演出可以去各种剧院、剧场,而70多年前,潮人们最常去的是公余联欢社。公余联欢社是民国时期首都南京的文化娱乐中心,当年,聚集在这里的,都是最时尚、最潮的人。
公余联欢社一共有6栋建筑,如今仅剩法式小楼和位于小楼南侧的小礼堂。公余联欢社旧址在洪武北路129号院落内,是法式城堡式的建筑,黄色拉毛的墙面、大红色屋顶,其中一处屋顶上,还有东、南、西、北风向标。最为抢眼的是小楼大门上的雕刻,复杂的花朵和动物,看上去颜值爆表。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小楼正面的墙上嵌着两块碑,一块是南京市文保单位保护碑,另一块是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碑,碑文上写着:“该建筑原为国民党军政要人以及社会名流的文化娱乐场所,建于1913年,是民国时期一处著名的文化艺术中心。建筑为二层西式风格。”南京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处民国建筑已经100多岁了,其间修缮过多次。“这处建筑,内部结构很结实,不论是门窗,还是墙体上的装饰,都是民国时期延续下来的。”南京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出新,主要是对墙体刷新,同时,对损坏的门窗进行更换,重新刷漆等。
前世今生
70多年前,这里是潮人聚集地
民国时期的南京,夜间最热闹的,要数公余联欢社了。
1934年,时任国民政府交通部常务次长的张道藩,为促进南京戏剧界的发展,成立了公余联欢社,培养话剧、昆曲等戏剧人才。联欢社成立后,张道藩常常召集艺人在此排练并演出一些剧目。所以,这里很快成了潮人们的聚集地。
民国时期,国民政府要员和社会名流经常在这里出没。
1935年7月至8月,长江、黄河发生特大水灾,2200万人受灾。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应邀,于1935年9月1日从上海抵达南京。
之后,梅兰芳在公余联欢社等南京各大戏院连续6天演出《霸王别姬》《凤还巢》《宇宙锋》《生死恨》等成名剧目,门票收入全部用于赈灾。
1937年,南京沦陷后,这里被日军占领,成为汪伪政府的傀儡社团“中日文化协会”办公场地。
1947年10月10日,相关部门在这里举办综合性的“国庆”美展,包括邮票展览,这是南京历史上的第一次公共邮展。后来,法式小楼被移交给江苏省歌舞剧院,成为歌舞剧院的办公和演出场地。
2002年,南京艺术学院和江苏省演艺集团联合开办尚美学院,这座小楼又成为了尚美学院的办公楼。2014年,尚美学院搬迁。
如今规划
小楼被租用,将变身经营场所
如今,整个129号院落将打造成“1913私人制街区”。作为街区的一部分,法式小楼也将变身经营场所。
据了解,目前法式小楼已经被租用,一楼是以燕窝体验为主,二楼则给每个房间划分了主题,譬如:高级成衣鉴赏区、珠宝鉴赏区、读书分享区、红酒区等。
在二楼,墙面上贴着大幅手绘的壁纸,多幅宋美龄的照片点缀其中。据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并未对房屋的结构做任何改变,按照规定,他们也不能对墙壁和楼梯做任何油漆加工,因此墙面使用了壁纸,是请著名设计师手绘的,花费几十万。另外,部分墙面使用了木板,轻轻一揭就能恢复原样;斑驳的楼梯上,则铺了一层亚麻地垫。
文保单位能否作为经营使用?南京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里将来不属于私人高级会所,不违法。不过,在使用中,他们会进行跟踪监督。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