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文保单位“公余联欢社”将走高端路线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南京又一栋文保单位、民国建筑出新了。有市民反映,“最近天气好,逛到中山东路与洪武路交叉口时,发现此处围挡消失了,一座漂亮的西式洋楼闪亮登场。”该市民所指的建筑,便是市文保单位、“公余联欢社”旧址。据介绍,这座小楼民国时是著名的文化娱乐场所,梅兰芳在里面演过戏,此次出新之前,长期作为尚美学院办公室使用。昨天,记者对小楼进行了探访,得悉如今小楼已变身为“1913私人制街区”的一部分。文广新局回应称将对其使用进行监督。

 

  梅兰芳唱过戏赈灾,首次邮展也在这儿

 

  “公余联欢社”,这个名字是不是听上去有点怪怪的?记者从民国历史专家处获悉,这栋小楼来头可不小。小楼外竖立着两块牌子,一块上面写着““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公余联欢社旧址,2012年3月公布”。另一块上面则写着“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该建筑原为国民党政要人物以及社会名流的文化娱乐场所,建于1913年,是民国时期一处著名的文化艺术中心。建筑为二层西式风格。”

 

  据专家介绍,这栋百岁建筑和许多名人的名字有着关联。例如,1935年夏天,长江、黄河发生特大水灾。梅兰芳应邀从上海来到南京。当晚,国民政府水灾救济委员会和教育部在公余联欢社内宴请梅兰芳。此后,梅兰芳在公余联欢社等南京各大戏院连续6天演出《霸王别姬》、《凤还巢》、《宇宙锋》、《生死恨》等成名剧目,共得门票收入3万多元,全部捐赠给水灾救济委员会。

 

  1937年,南京沦陷。公余联欢社成为汪伪政府的傀儡社团“中日文化协会”办公场地。1945年抗战胜利后,时任国民党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主任委员的张道藩接收该建筑,作为该委员会办公场所,同时仍将公余联欢社设在其中。据记载,这里当时经常放映英美等国的黑色文艺片,如《哈姆雷特》、《孤星血泪》等,常常是场场爆满。此外,南京历史上的第一次公共邮展也在这里举办。

 

  后来,民国小楼被移交给江苏省歌舞剧院,成为歌舞剧院的办公和演出场地。2002年,南京艺术学院和江苏省演艺集团联合开办尚美学院,这座小楼成为了尚美学院的办公楼。2014年,尚美学院搬迁。“1913私人制街区”的打造工程启动。

 

  [现场探访]


  “小手术”出惊艳效果,转身变经营场所

 

  昨天,记者来到这栋两层法式民国洋楼,小楼前广场中心的喷水池、周边初现雏形的街区休闲配套,加上外部保养过的小楼,一切显得焕然一新。细细看来,和刚修好的老扬子饭店一样,这处民国小楼也是红色屋顶,屋顶上还有东、南、西、北风向标。门头上的雕塑图案复杂精美。据悉民国时门头就是如此。

 

  记者来到小楼门口前,一位女士从中走出,表示:“欢迎进来看看。”据这位女士介绍,该公司租下了小楼,其一楼是以燕窝体验为主,二楼则给每个房间划分了主题。

 

  走进小楼内部,颇有惊艳之感。墙面上是大幅手绘的壁纸,多幅宋美龄的照片点缀其中,阳光一览无余,更照得屋内的彩绘、水晶灯等流光溢彩。据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并未对房屋的结构做任何改变,按照规定,他们也不能对墙壁和楼梯做任何油漆加工,因此墙面使用了壁纸,是请著名设计师手绘的,花费达几十万;另外部分墙面使用了木板,轻轻一揭就能恢复原样;斑驳的楼梯上,则铺上了一层亚麻地垫。

 

  这位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二楼的高级成衣鉴赏区、珠宝鉴赏区、读书分享区等,内中还包括一个红酒区,据介绍下月正式营业后,每晚8点后作为酒吧对外营业。价格方面,高级成衣、珠宝自然价格不菲,至于酒吧,这位工作人员介绍,是跟一家知名酒行合作,红酒价格有多种选择。

 

  [文物部门回应]


  民国建筑使用限制 太死板也不好

 

  昨天,记者采访了文广新局相关人士,提到公余联欢社旧址的出新及新的使用方式时,该负责人称,这栋建筑属于市级文保单位,此次出新他们也知道,“算不上修缮,结构、外观未作改变,内部也没刷油漆,只能算日常保养。”至于从尚美学院的办公室变成了带有经营性质的文化街区中心,该负责人表示,这种变更在许可范围内,“如果限制得太死板,也不利于民国建筑的保养使用。”

 

  记者提及,从目前的消费目标人群来看,走的是比较高端的路线。该负责人回应称,等该街区正式营业后,将会对其进行监督,“文物建筑如果变成高档会所,比如设置一个消费门槛,或者必须什么身份才能进入,那是被禁止的。如果只是里面的商品比较高端,但大众可以进入,就像一些奢侈品专卖店,你进来看了看走了,爱买就买,不买就算的话,那就没有问题。”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