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明清遗珠:“巨蟹”庇佑的塘尾古村落

  古人建村落,大多看风水,石排镇的塘尾古村落,因一只巨大的螃蟹而成为一块风水宝地。塘尾村明清古建筑群被列为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和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那么这个村落中的巨蟹究竟在哪里呢?记者跟随当地的文化专员和村民,一起寻访。

  两口古井为蟹眼 井水冬暖夏凉

  塘尾古村以古围墙为界,村口水塘为中心,依自然山势缓坡而建,内部建筑物和交通依靠巷道组织,“七纵四横”的巷道成井字形网状的村落布局。然而,记者在村里却并没有找到这只风水螃蟹,只是在村里发现了不少的古井。

  村民 芬叔:“特别清甜。(可以直接用来喝吗)是啊,以前就是直接拿来喝的。(冬天会不会很冰啊)不是,冬天很暖。(夏天呢)很凉。(冬暖夏凉)是的。”

  记者 欧阳玉明:“塘尾古村的村民从古至今就是像我这样,用桶和绳子从水井里面往上打水的,我们看到经过长年累月的磨损,这个井壁已经变得非常薄了,给人透露出一种非常厚重的历史感,村子建成的时候,古井就有了,所以这口古井的历史有将近八百年,而这口井就是大螃蟹的其中一只眼睛,在我身后的另外一口与它对称的古井,就是大螃蟹的另外一只眼睛。”

  古建筑凸显岭南特色

  找到了螃蟹的眼睛,那么蟹身又在何处?记者穿行于村落中,并没有发现蟹身,却被村落中极具岭南特色的古建筑群所吸引。

  游客:“以前的这种文化沉淀还是比较浓的。”

  游客:“感觉很有文化气息,历史很深厚,感触比较大。”

  村口池塘为蟹身 庇佑后方村落

  塘尾村现存古建筑多为明清时期所建,其中清代建筑248座。围墙、炮楼、祠堂、民居、榕树等比较完好地保留,传统的文化生态和环境风貌保存较完好,使塘尾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规模较大、原生态保存最为完整的古村落之一。 在塘尾村口,记者发现了三个蟹形的池塘,原来,这就是蟹身所在。

  石排镇文广中心文化组组长 李杰松:“村落前面的这口水塘,就象征着一个螃蟹的壳,水潭前面这里和那边大榕树底下,还有两个小水潭,就象征着螃蟹的两个钳子,在古村落的东门和南门后面,各有一口水井,就象征着螃蟹的两个眼睛。”

  记者 欧阳玉明:“漫步于布满青砖和红石的古巷之中,能够想象到当年塘尾古村的热闹和繁华,而如今,塘尾古村的各色建筑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尤其是将古建筑群跟村前的蟹形仿生布局完整地保留下来,是非常难得的,它保护的不仅是一批房子,更是一段历史,它保存的不仅仅是一个村落,更是一个时代,春节期间,踏足于塘尾古村的明清古建筑群中,品读历史,感受特色岭南文化,实为不错的选择。”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