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百姓收藏大赛圆满落幕

  近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闻局主办、中华收藏网承办的2015“欢乐金华”百姓文化节百姓收藏大赛圆满落下帷幕。经过层层筛选,施永明、张烈锋、陈建成、王瑞真、刘联民、龚经强、胡华江、林骏杰、吕学姜、杨荣标、洪友红、何斌、张皓、江涛、盛钰广、袁建国、曹兆浦、徐骋、陈启加、丰益平被授予“百姓收藏家”称号。

  自大赛开启以来,共有109名收藏爱好者积极参与,藏品涉及陶瓷玉器、钱币邮票、文献书籍、烟标票券、绘画书法、徽章奇石等多个种类。这20名选手将在中华收藏网上举办个人藏品展,并在市博物馆举办“百姓收藏精品展”,编印《百姓收藏大赛精品集》,通过线上和线下展厅,推广地方特色藏品。

  “本次大赛拉近了文化收藏与普通百姓的距离,让艺术走近民众,营造‘百姓文化我参与、享受文化我快乐’的文化氛围,进一步提高市民的文化与生活品位,也展示我市文化收藏的个性和多样性。”市文广新局文化艺术处处长楼存记说。

  红色收藏颇具特色

  “我要把红色收藏做好做大,要让大家都知道,提到红色收藏,就能想到我。”施永明是本次百姓收藏大赛的冠军,收藏颇具特点。他收藏了徽章、塑像、大型挂章、油画、瓷板画、绣品、名家书画、印刷品等红色系列藏品,以及一些名人书画,印章及佛像,共有10万余件,曾多次在宁波、温州、嘉兴等地区举办红色收藏珍品展。

  2006年,施永明曾在东阳横店影视产业基地创办过一家面积达8000平方米的红色收藏珍品馆。目前,他在老家永康市唐先镇格山沿村创办了一家1000多平方米的永康市红色文化艺术中心,分系列展出自己的红色藏品1万余件。

  施永明从小就崇拜毛主席,喜欢听红军故事,有时还会把这些像章佩戴在胸前。“我热爱毛主席,只要是有关他的一切东西,我都要收藏起来。”1980年,他转行做起了专业收藏。仅仅是毛泽东像章,他就收藏了5万多枚,规格产地各不同。

  “这次收藏大赛是一个好的开始,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调动金华的文化氛围,希望下一届能吸引更多的收藏爱好者参加。”施永明说。

  想当放映员 成了收藏家

  “小时候,我就想当个放映员。”55岁的陈建成从小就喜欢看电影,他现在依然钟情用放映机放电影胶片,每年坚持在小区、公园免费放映电影。陈建成很享受放映电影的过程,几天没听到放映机“哒哒哒”转动的声音,就很难受。

  2006年,他跑到义乌收来了自己的第一台电影放映机。这台机器虽然有些老旧,但还可以放映。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找片子。当时,金华市电影公司已改制,几经打听,他在市区新华街找到堆放拷贝的仓库。刚开始,陈建成通过租借的方式放了二三十部电影。对放映老电影越来越上瘾的他,后来干脆通过购买做起了老电影收藏。后来,他还学会了网购,上网找拷贝。

  目前,他收藏了各种型号、产地的放映机几十台,电影拷贝400多部。其中有金南影牌放映机,这是南京电影机械厂的最后一批放映机,还有浙江电影机械厂生产的放映机。最让他得意的还是《东方红》与《罗马假日》这两部电影拷贝。

  2006年开始,陈建成成了小区里的露天电影放映员,只要天气晴好,居民需要,他都搬出设备、拉起幕布,在小区里放电影。他还认真地做了一份电影放映记录登记表,将每次电影的放映时间、地点、影片名、观众数和累计场数一一记录下来。“来看电影的人,多半还是老年人和孩子,老年人怀旧,孩子天性好奇。”之后,他先后在市区的黄宾虹公园、中国婺剧院、浦江老家的礼张村放映过多场电影。

  “这次比赛,我看到了不少金华收藏爱好者的作品,觉得很有意思,这样的平台让我们认识更多的志趣相投的人,分享资源与心得。”陈建成说。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