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鄞州八村落被评为宁波市第三批历史文化名村

  12月8日,在宁波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遗产保护现场会暨第二次(扩大)会议上,我区8个村落被评为宁波市第三批“市级历史文化名村”。分别为:塘溪童夏家雁村、上周村,鄞江建岙村、鲍家墈村,姜山新张俞村,横溪上街村,古林前虞村,东吴勤勇村。至此,鄞州区拥有14处市级历史文化名村。

  童夏家雁村:被誉为“宁波的香格里拉”,村内传统建筑群落保存尚全,民居沿溪而筑,顺着山势缓缓向上。村内永晏桥、永靖桥、中兴桥等7座桥将村庄两岸紧紧串联,组成“小桥、流水、人家”的动人画卷。村民以童姓、夏姓为主。童姓在明朝永乐嘉靖年间迁居于此。夏氏一族,据传本是明朝皇族朱元璋的后裔,在明末清初时避居于此改姓埋名隐居下来。

  上周村:始建于南宋时期,建村时间悠久,村内古建筑保存良好,周氏祠堂为明万历年间(约1573)所建,是鄞州区现存唯一的一处明代宗祠。另一大型公共建筑是宝庆庙,2000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点。村内周尧故居,是著名昆虫学家周尧生活的地方,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建岙村:建岙溪穿村而过,古树落依山傍水而建。古朴的土石建筑,保留有大量村居农舍、合院式大宅,在历史长河渐进的演变中依旧保留着传统历史斑驳的古村落风貌。村西有寻芝岭古道通往章村岭下村,旧时为樟村入建岙之主要道路。村内有原廊桥永庆桥、拱桥庆丰桥、平石桥下边桥、上边桥、水幕地墈桥、童家桥、里凤桥等古桥,真可谓小桥、流水、人家、古道、石阶、旧宅。建岙村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为红色保垒村,共有革命史迹点7处。大野树山墓道石刻为区级文物保护点。历史名人有宋代诗人马元演,中进士、任史部侍郎等职,现代乡贤有马生成,唐荪园先生等历史人物。

  鲍家墈村:村落呈条状,“秀溪绕村流、翰山白鹭栖”,该村古韵流长,澄浪潭的清泉引入秀溪,环流村北供全村人们饮用、洗涤、消防的给排水功能。村口保持古代的村口风貌,有古樟村一颗,秀溪桥一座,鲍氏宗祠一幢,原祠西有贞节石牌坊一座(今已毁)。形成古村、古桥、古屋、古弄、古迹的历史村落格局。鲍家墈保留了傍水式的深宅大院、小楼庭院、村居农舍的古朴古建筑风貌。村北狮子山余脉低山,遗存古窑址多处,碎陶片随处可见。区级文保点3处,狮子山晋墓群、陈家山古窑址,高尚宅古遗址都在村北。

  新张俞村:稻田绿水怀抱之中的俞家古村落,温婉中又带有一抹灵动感。四季轮回,岁月变迁,古老的马头墙默默地尘封了俞家村当年的显赫地位和繁华景象,静静地诉说着俞家村身后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俞家古村落建筑群根据建筑风格判断,应为清至民国时期建筑,该院落布局规整,建筑气势恢宏,部分雕刻精美,原始风貌保存较好,与走马塘古建筑群齐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本村发展与宗教繁衍情况,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研究价值。

  上街村:山水形胜,风景独绝,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据横溪《王氏宗谱》记载,仅自乾隆至光绪初,安房就出了23名国学生,18名郎官,7名大夫级官员。上街王家王氏是汉代郡守王泽之后,原世居山西太原,于南宋绍兴8年(1139)迁居横溪。村内古建筑屋宇众多,有上庙、西岙庙,两庙均称楼君庙;还有上祠堂、下祠堂。最经典辉煌又庞大独特的古建筑群还数“王家大屋”。据称王家有寿房、立房、善房、师房、汉房等18房,另外,还有古树、古桥、古井等。

  前虞村:宋淳祐五年建村,至今已有770年历史。周边河流围绕,在古人传说中形成“乌龟”形状。村内有虞氏宗祠、西岸桥良房、孝子碑、圣旨碑、双义坊、水果坊、李安房、梅房、湖房、老街等古建筑。

  勤勇村: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境内有始建于唐咸通十三年(872)的弥陀寺,有鄞州区最年轻的文物—凤仪门。1976年—1981开始最早的新农村建设,现在的勤勇村是用石头建造起来的,从凤仪门到凤岙门全程415米的村道,全部用块石铺建,30多幢9开间或12开间的民居乃至大礼堂也都用石头砌成。(鄞州区文物管理委员会 朱素珍)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