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古荥汉代冶铁遗址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昨日,本报发起先了解郑州“老八景”,再评选郑州“新八景”的互动。不少热心市民纷纷给本报写出自己心中的“新八景”。今日开始,本报把市民推荐多的景点推介给读者。对新景点的要求:市民可以免费参观游玩,收费景点排除在外。

 

  郑州晚报记者 徐富盈 文/图

 

  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

 

  市民推荐有水有树有鸟,风景优美,空气清新

 

  市民黄先生提出,黄河国家湿地公园,以自然为主题,以文为辅,风景优美。10多年来,热爱和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市民越来越多,使黄河湿地上的野生动植物越来越多。现在大多市民家中有车,到市区北10公里的黄河湿地公园观景,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离郑州市区这么近,不仅有水有树有鸟,最主要的是空气随着河谷而来,非常清新。我几乎每周末都带着孙子孙女来。我觉得这里是郑州最美的地方,应当成为郑州的名片之一,更该成为郑州‘新八景’。”黄先生说。

 

  记者探访风吹芦花荡,人如画中游

 

  昨日中午,记者赶到黄河湿地公园,虽然不是周末,但还是有大量游人和摄影爱好者,在公园内的栈道上徜徉。水边的芦花正开,风吹芦花荡,让人如在画中游。此段湿地水塘众多,一个个小池塘就如一面面镜子,水面非常静蓝。

 

  在现场,郑州市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管理处尚光铸处长介绍,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是2004年11月经河南省政府批复成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是郑州唯一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郑州市北部,全长158.5公里,跨度23公里,西起巩义市康店镇井沟村,东到中牟县狼城岗乡东狼城岗村。湿地内有植物80科284属598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95种,其中,鸟类247种。鸟类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大鸨等10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31种。

 

  2007年,郑州市政府设立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按照功能不同分为生态保育区、科普宣教区、滩地探索区、黄河农耕文化体验区、休闲娱乐区和综合服务区等6个区域。2012年5月1日公园建成并免费对公众开放,年均接待游客超过60万人次。

 

  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博物馆

 

  市民推荐体现了中国2000年的冶铁文明

 

  向本报推荐该景点的魏先生说,他老家学生多,经常有初中和高中的亲戚来郑州。“我觉得郑州冶铁遗址是中学生该看和学习的地方,让他们在现实中接触中国2000年的冶铁文明。这个遗址是郑州的骄傲,我觉得它应该归入‘新八景’之列。”魏说。

 

  记者探访具有厚重的中国冶铁文化

 

  郑州古荥汉代冶铁遗址,从连霍高速口西四环交叉口沟赵收费站向北,过纪公庙桥北600米路东即到,此处是古代荥阳故城的西墙外侧。

 

  昨日下午2时,记者来到该遗址博物馆,有几名外省的游客正在观看。进入馆内,是一个高约3米的大鼓风炉,这就是二号冶铁高炉的复原炉;向里走,是二号高炉和水井。南侧就是挖出来的冶铁存铁现场——50年前从此处重见天日的积铁块,还静静躺在坑内,其中最大的一块重23吨多。

 

  郑州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汪松枝介绍,此遗址是1965年村民取土时偶然发现的,这是2000多年前的汉代冶铁遗址。该古代炼铁场南北长400米,东西宽300米,总面积12万平方米。1975年对遗址的冶炼区发掘1700平方米。在发掘范围内,发现炼铁炉炉基两座、炉底积铁10余块,最大的重约23吨,矿土堆约60立方米,另外有水井一眼,水池一处,四角柱坑、船形坑等,在此设置了这个博物馆,附近还有大量遗址没有发掘。

 

  遗址的墙上,挂着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世界知名考古专家来此遗址的照片。

 

  “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在2001年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郑州商代遗址处于同一个级别。”汪松枝说,“遗址之处,正是项羽和刘邦楚汉战争的战场。”它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时间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冶铁遗址。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