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珍惜文化遗产 传承绍兴文明

  绍兴水利活化石——诸暨赵家桔槔井灌工程成为世界文化遗产。13日,记者的朋友圈中都在谈论诸暨一个小镇——赵家镇拥有了两项世界文化遗产。

  巴黎时间2015年10月12日,世界灌排联合委员会在法国蒙彼利埃召开年度会议,会上诸暨赵家桔槔井灌工程脱颖而出,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我国同时获得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还有宁波鄞州区它山堰和安徽寿县的芍陂两个工程。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与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景观、世界农业遗产、国际湿地遗产并称为世界遗产,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概念上等同于世界文化遗产。据悉,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共17处,其中中国有4处,今年是第二批,全世界共有16个项目入选。此前,赵家镇古香榧林也已成为世界农业遗产,一个镇有两项世界文化遗产,让世人刮目相看。

  千年水利“活化石” 星罗棋布堪称奇观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形态各异的井(记者 石皎月 摄)
 
  桔槔井灌工程位于绍兴诸暨市赵家镇。古井主要分布在泉畈村、赵家村、花明泉等村周边,这里的桔槔提水井灌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南宋。这种最为古老的灌溉方式至今仍在泉畈等村使用,当地人现在还用提上来的井泉灌溉水稻和樱桃等作物,堪称灌溉文明的“活化石”。

  诸暨市赵家镇泉畈村一带隐藏着上千口古井。这些古井大都分布在村中近2000亩的古田畈中,构成了一个古井的世界。星罗棋布的古井密布如此,在全国也堪称一绝。今年1月份,绍兴晚报记者就曾在此采访,并写下了《赵家一村落藏着上千口古井,大多分布在泉畈村近2000亩田畈中》一稿,称当地欲打造一个古井古田畈景区,有关方面准备将这一古井群申遗,此稿曾一度引起外界关注。

  八角井、六角井、方井、圆井,赵家镇泉畈村一带不仅井多,井的样式也多,大小也不一样。唐代古井、钱王井、大王井,这里的古井不仅年代久远,而且传说很多,文化底蕴深厚。泉畈村一带的古井已有上千年历史,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泉畈村和附近的花明泉村、赵家新村共有古井8000多眼,可谓星罗棋布。这里的古井分布区,海拔只有50米,而周边山地海拔却有几百米,最高处有800多米,所以井水充盈,形成了泉畈村独特的农耕文化和生活方式。泉畈,就是泉上有畈、畈中有泉、泉在畈中的意思。岁月久远,沧海桑田,泉畈一带的古井,依然清澈明净。20世纪30年代以前,赵家有井8000多眼,就是目前,明的暗的还有上千口井,保留着最完整的井渠灌溉工程体系,还在发挥着作用,确实是井灌工程的“活化石”,堪称奇观。

  老井水浇灌,名人辈出 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化遗产

  井水清澈照影,井身用大卵石砌筑。在赵家,许多古井旁现在都竖着一种叫“拗”的打水工具。一口井边一座拗,拗由拗桩、拗横、拗石、拗秤、拗桶组成,利用杠杆原理打水。走进赵家镇古井区,一种远古的气息便向你吹来。

  井灌工程遗产起源于12世纪后,来自中原以何、赵两姓为主的移民充分利用这里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条件,凿井汲水灌溉,用最古老和简易的水利工程设施维持着千百年来的农业、人口发展并形成村落,而何、赵两族也成为名门望族。像太平天国将领何文庆、北大校长何燮侯、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汪寿华等,都是这一带人。

  赵家镇桔槔提水灌溉这一古老的灌溉方式保留和沿用至今,实在令人惊叹。当地人对于地下水循环机理的认知不亚于现代水文科学,而基于土地分配的水资源配置、以农户为单位的相对独立的灌溉工程管理为人们展现了可持续灌溉的特殊模式。以桔槔-水井-渠道构成的灌溉工程,是我国最早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工程形式,在战国时期已经见诸记载,桔槔井灌在21世纪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仍在延续,有着其特殊的文化意义,它是特殊的世界文化遗产。

  绍兴水利文化遗产 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2013年5月29日,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牵头召开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际论坛会议上,“会稽山古香榧群”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单位,它是世界上第一个以山地经济林果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文化遗产利用系统。两年多时间,赵家镇桔槔井灌工程又成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加上古运河,绍兴市目前共有3项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水利史研究会副会长、水利专家邱志荣说,去年浙东运河申遗成功,今年的赵家镇桔槔井灌工程又成为世界遗产,这充分说明绍兴历史悠久,水利地位重要。绍兴是历史悠久的古城,我们应该制定更严格的文化遗产保护措施,加强宣传,加大力度保护,要珍惜我们的文化遗产,传承绍兴文明。我们要弘扬大禹治水精神,按照“五水共治”的要求,强化水环境整治,保护好青山绿水,传承好绍兴的文化遗产。(绍兴晚报 首席记者 周能兵)

  相关链接:

  绍兴古井桔槔灌溉工程入选世界遗产

  12日下午,从法国蒙彼利埃传来好消息,绍兴诸暨市赵家镇的古井桔槔灌溉工程在法国大放异彩,被世界灌排联合委员会确定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现场专家评论说,这种古老的灌溉方式堪称灌溉文明的活化石。这是继千年香榧林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后,诸暨获得的又一项世界遗产。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自去年开始在全球范围评选,第一批已有中国的通济堰、东风堰、紫鹊界梯田和木兰陂4个项目入选。今年是第二批,和赵家古井桔槔灌溉工程一起获得此项殊荣的,还有宁波鄞州区它山堰和安徽寿县的芍陂两项工程。中国代表团团长、中国灌排中心副主任闫冠宇告诉记者,中国是世界历史最悠久的灌溉古国,拥有类型丰富、数量众多、仍在发挥灌溉功能的水利工程。此次申遗成功是灌溉工程遗产保护的新起点,桔槔灌溉要成为灌溉工程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样板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