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它山堰成为宁波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15年10月12日晚,正在法国蒙彼利埃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6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全体会议上公布了2015年入选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单,鄞州千年它山堰与诸暨桔槔井灌工程、寿县芍陂一起入选。

 

  它山堰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唐文宗太和七年(833年),由当时地方官王元暐主持兴建。古时的樟溪因为河床较浅,在多雨季节的流水量又大,故而经常泛滥成灾,而无雨季节时又容易干涸,并且有海水倒灌,咸潮侵蚀土地,危害很大,所以修建它山堰以拒咸蓄淡,减轻水害。王元暐主持在它山之下鄞江上筑堰,并开南塘河引水灌溉鄞西平原七乡农田,因山得名“它山堰”。它山堰全长134.4米,堰面宽4.8米、高10米,堰体上部全部以长2——3米、宽1.4米、厚0.2——0.35米的条石砌筑而成,左右两边各有石级36级。为了增强堰的泄洪能力,又在堰东的南塘河上,分别建造了乌金、积渎、行春三座矸闸,作为它山堰的辅助设施,以使江河分流,形成了一个以它山堰为总枢纽的引泄完整、滞蓄可靠的水利系统。它山堰千余年来历经洪水冲击,仍屹立在鄞西,依旧发挥阻咸、蓄淡、引水、泄洪作用。目前,它山堰仍基本保留历史时期的工程体系,灌溉面积20多万亩,受益范围遍及鄞西平原7个乡镇、159个村庄、20多万人受益。1982年6月,鄞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它山堰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从2014年开始评选的世界遗产项目,旨在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在用古代灌溉工程,挖掘和宣传灌溉工程发展史及其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学习古人可持续性灌溉的智慧、保护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共17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都是古代水利工程可持续利用的典范。今年为第二批,共评定16处。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