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龙门石窟成中国首个“互联网+智慧景区”

  全国首个“互联网+智慧景区”,让中国石刻艺术宝库焕发出别样的精彩——

  龙门石窟:千年走一回

  伊河依然静静流淌,卢舍那的目光依然祥和肃穆。然而,走进龙门石窟的游客开始有了从未有过的体验。全国首家“互联网+龙门”智慧景区,已经上线运营了一段时间,有着千余年历史的中国石刻艺术宝库迈入保护与开发的新时代。

  我的体验我做主

  “龙门石窟新推出的官方服务微信上有个小游戏,上传照片,就能看到和自己最有缘的那尊佛,这样的体验让人心动。”8月15日,来自山西的张先生说,像他一样来龙门石窟“圆佛缘”的游客,成了“互联网+龙门”智慧景区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龙门石窟景区联手腾讯打造的全国首个‘互联网+’时代的智慧旅游景区上线,微信‘摇一摇’小游戏、语音导游等,让游客由走马观花式的观感进入了我的体验我做主的新阶段。”龙门园区管委会主任于迎介绍说。

  “药方洞始凿于北魏时期,古时候龙门寺院的僧人,将其收集到的药方刻在了药方洞内,以便让朝圣的香客和附近百姓按病索方,治疗疾病。这种乐善好施的洞窟文化,是巨蟹们不容错过的景点!”这是微信《玩转龙门之十二星座带你游龙门》的内容,这篇图文并茂的微信的作者就是龙门石窟景区的工作人员王栋。他说:“龙门石窟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将‘连接一切’的互联网思维融入丰富的历史,更能让游客听懂龙门石窟石头发出的‘声音’。”

  于迎介绍:“‘互联网+龙门’上线13天,帮助8321位游客购买了18529张门票,节省游客时间5417个小时。”

  目前,龙门石窟景区的全部票种均可通过微信平台购买,不需要人工检票,二维码自助扫描过闸机。漫步景区,打开智能手机连接免费网络,龙门石窟官方微信服务号各个景点的3D实景地图、语音导游全程陪伴,有疑问可以随时随地找“在线客服”。“活”起来的龙门正逐步实现游客从“观光”到“体验”的转变。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已经敲响警钟,建立景区流量控制机制规避风险,十分必要。于迎说:“工作人员借助‘互联网+龙门’微信平台,实时掌握景区各个景点的准确游客量,在人流量高峰期到来前,就可以有条不紊地开展应急措施。”

  保护与开发并举

  “越能满足游客非接触式的体验,就越能保护历史文物”,龙门园区旅游局智慧办主任史丽华说。“在引入互联网技术之前,我们不知道游客的喜好,只能一股脑把所有信息‘塞给’游客。”

  史丽华说:“有了云计算和大数据的龙门石窟,现在割掉了粗暴营销的‘囊肿’,微信‘摇一摇’小游戏松林拼图,就是为青少年量身定做的一款科普游戏。接下来,将根据游客来源、消费习惯、个人爱好,个性化地推荐学习书法游、少年科普游、亲子游、自然山水游。”

  “‘互联网+龙门’为旅游产业链条的延伸提供了一个好的平台,对旅游产业尤其是遗产类旅游景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标杆式的借鉴。”洛阳师范学院国土与旅游学院博士曾谦说。

  曾谦还建议说,做智慧景区要小心慎行。文物很脆弱,在铺设线路等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对文物的保护;做智慧旅游要有学术支撑,学术研究是发掘文化内涵的主要着力点,不能只追求技术的眼花缭乱,但呈现的东西很浅薄,要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互联网的手段,把龙门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生动地展现出来。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