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文物局实施齐鲁文化走出去战略

5月19日和21日,来自山东的“古代文化瑰宝—山东古代石刻拓片精品展”分别在华盛顿美国大学和纽约马克吐温博物馆展出,受到美国观众的热捧。这是山东文物局实施齐鲁文化“走出去”战略的一部分,旨在利用对外文化交流平台,在海外唱响山东古代文化品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文化瑰宝——山东古代石刻拓片精品展”在美国大学举办。(王世农 摄影)

 

      5月19日和21日,来自山东的“古代文化瑰宝—山东古代石刻拓片精品展”分别在华盛顿美国大学和纽约马克吐温博物馆展出,受到美国观众的热捧。这是山东文物局实施齐鲁文化“走出去”战略的一部分,旨在利用对外文化交流平台,在海外唱响山东古代文化品牌。

 

      据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馆长管国志介绍,山东是现存古代石刻最多的省,拥有唐代以前的石刻超过4000件,先后在国内及海外的柏林、法兰克福、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举办山东古代石刻拓片精品展20多次。

 

      山东省文物局局长谢治秀对《中国日报》说:“山东文物的对外交流越来越多,目的是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讲中国故事,让文物向海外观众传播山东深厚的古代文化。”

 

      齐鲁文化“走出去”,大大提升了齐鲁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谢治秀介绍,山东作为文物大省,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山东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每年策划一批在海外展览的主题项目,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展品精美、内涵丰富的文物外展精品品牌。包括孔子文化、汉代文化、古代佛像、绘画、书法等一批深受欢迎的海外展览项目,提高了山东省文物在国际国内文物展览领域的占有率和知名度。

 

      2010年2月11日,在美国纽约举办了为期四个月的“孔子:生平与艺术遗产”展览,共展出文物36件(组),向更多的美国人展示孔子在中国文化艺术中留下的宝贵遗产。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其学说不仅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并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和基础。《纽约时报》以大篇幅进行了专题报道,进一步扩大了孔子文化在西方的影响。2012年,成功在德国在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办“来自孔子故乡的古老石刻——山东汉代画像石拓片精品展”。

 

      山东文物局还积极配合国家文物局组织的重点海外展览项目。包括在日本举行的《丝路之马展》、《大文明展》等,2012在台湾举行《千年重光——山东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展》。该展览推出展品50件,参观观众达87万人次,得到台湾各界的高度评价。为纪念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去年8月,由山东省在香港举办了“甲午——争与战”历史文物展览,展出90件珍贵文物和50多张历史图片,反响强烈。

 

      山东文物系统先后与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韩国、日本、泰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大学、文化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2012年,成功与美国环球健康与教育基金会达成捐赠协议,该会向山东博物馆捐赠2500万美元珍稀动物标本,2014年山东博物馆依据这些标本举办《非洲动物大迁徙展》,成为该馆最受欢迎的展览项目之一。

 

      近年来,山东文物系统先后在海外展览古代文物及历史文化展览20多次,涉及孔子文化、孙子文化、汉代石刻、汉代画像砖、古代佛造像、书法、绘画等不同领域的交流项目。

 

      山东文物系统还扎实推进与国外的文物学术合作,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山东北部渤海沿岸发现了罕见的面积巨大的古代盐业遗址,并于2010年举办了“盐业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吸引了包括中国、日本、韩国的60多位专家学者,提交会议论文30余篇。过去5年,山东先后组织和参加的有关古代文化的国际性学术会议超过40次,对推介山东古代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山东还积极引进海外文物及文化艺术展览,2013年10月,山东省博物馆举办了欧美经典美术大展,包括达芬奇自画像在内的354件欧洲重量级艺术作品亮相,吸引观众超过30万人。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