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明清中国传统村落
由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国土部、国家旅游局联合公布的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中,大丰市草堰镇草堰村榜上有名,这也是盐城市唯一获此殊荣的村落。
太平巷
村在镇中,村居合一。近日,踏入这个有着18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村落时,安宁、祥和之气扑面而来。草堰古称竹溪,到了宋代,因范仲淹在此以竹草围堰,遂更名为草堰。时至明清,盐业日隆,草堰也得益于地理位置的优越,雄踞“淮南中十场”前列,成为“盐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时至今日,一条穿村而过的古盐运河仿佛还在诉说那段悠久的盐运历史。
袁家巷
到了草堰村,上至宋元,下至明清,你总能找到属于那个年代特有的古建筑,这里得以保存至今的一砖一瓦,一椽一木,无不凝聚着最质朴的乡间民俗,无不讲述着最原汁原味的苏北民风。草堰村传统格局以盐运文化为核心,传统古建筑主要分布在古盐运河两侧以及龙溪古街道、袁家巷、太平巷、钱家巷、朱家巷等建筑群,所有建筑迎巷而建,巷中以青砖石板铺设而成,从而形成了五街十二巷,其中有23处文物古迹分别被省、盐城市和大丰市命名为文物保护单位。
古井
要说草堰村里最老最有名的物件,得数那口从宋代起一直使用至今的义井,相传清代文学家李汝珍曾用此井水磨墨写成《镜花缘》前五十回。时光荏苒,岁月蹉跎,数百年光阴里,得益于村民的保护,井水清澈甘甜一如当初。更令人称奇的是,村里历史上有记载的古井一共72口,竟然有54口仍在使用!千年岁月,一脉相承,由此可见一斑。沿着古盐运河行走在龙溪古街上,两侧的青砖小瓦飞檐翘脊呈现在眼前,同样是青砖小瓦,可是由于朝代的不同,区别还很大。明代的砖头大而粗,而清代的则要小巧许多,在钱氏卷瓦楼里,圆拱形的屋顶和镂空的窗格是典型的明代风格。而在不远处的李氏民居里,屋顶呈斜坡状,很明显,这代表着清代的建筑风格。
徜徉在幽深的小巷中,仿佛时间凝固一般,随意推开一扇斑驳的木门,抬脚迈入,院里别有洞天,阳光透过树叶散射下来,照耀在落满灰尘的窗棂和石阶上。伫立在这静谧无声的古老庭院里,一时间分不清身处过去还是现在。
古老的村落,有着独特的风情,走在村间小道,随处可见友善的笑脸和亲切的问候,纯朴的民风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诠释。民以食为天,草堰村的传统美食也令人垂涎,松花皮蛋、香肠被列入市级非遗,有着200多年历史的龙虎斗烧饼享誉四方,而灯会、做祭、点歪歪灯等流传千年的传统民俗,也已成为草堰村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