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区3村落文保规划获批

      记者14日从火炬开发区获悉,该区大环村、沙边村、泗门村3个村落的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已获得中山市政府批复同意,3个村落内保护范围共达135.22公顷,有122处文物保护单位、不可移动文物以及市优秀历史建筑将受保护,不得拆除。

      此次获批的《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大环村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和《中山市火炬开发区沙边村、泗门村历史文化保护规划》,保护规划期限均为2015-2020年。前一规划保护范围以现状沙边村、泗门村村委会所在的自然村建成区为核心,总面积达79.9公顷;后一规划保护范围以现状大环村村委会所在自然村建成区为核心,包括华佗山的一部分自然山体,总面积55.32公顷。

      据了解,大环村、沙边村、泗门村村落历史风貌整体保留了明、清与民国时期的建筑群体和珠江口地区典型的村落环境。3个村落拥有珠三角侨乡地区独特的特殊建筑—碉楼建筑群,其中大环村更保留了民国第一任中山县长张惠长的故居等历史名人史迹与相关的建筑。3个村落均是中山市名人文化、历史文化遗产地与历史自然环境结合的代表地,蕴涵了丰富的传统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根据规划,三个村落核心区内的历史建筑,应当保持原有的高度、体量、外观及色彩等。在核心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新建、扩建活动。同时,建设控制地带内禁止开山、采石、开矿等破坏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活动;禁止占用或者破坏保护规划确定保留的园林绿地、河湖水系、道路和古树名木等;禁止对地段传统格局和风貌构成影响的大面积改建、大面积拆除、开发;禁止损坏或者拆毁文物建筑、优秀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包括规划保护的构筑物和其他设施);禁止修建破坏传统风貌的建筑物、构筑物。

      同时,相关部门还将在华佗山和小隐涌之间建立起历史遗产廊道,同时也作为景观和生态廊道,形成“山—村—水”的轴线。通过整治东环街、上环街、北环街的景观,形成以古村落主要东西通道为骨干的轴线,链接古码头,并于“山—村—水”的轴线垂直,共同组成“十”字型的规划结构。通过专项规划调整措施的实施,将促成历史景观格局的保护和延续。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