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遗珠:《嘉兴路重建水驿记》碑
2015-03-16 15:41:22 作者:杨颖立 来源:嘉兴日报 已浏览次
在中山路桥东堍的南侧,在绿树的掩映下,有一座碑亭,默默地守着波光粼粼的大运河。由于少有人光顾,他如同一位远离尘世的老者,超脱、淡泊。此亭名“西驿亭”,亭中立有古石碑一块,名曰《嘉兴路重建水驿记》。
此碑高二百十四厘米、宽一百零九厘米、厚二十七厘米,字迹斑驳,多有缺损,故而充满沧桑、古韵十足。
这块古碑的发现实属偶然,保存更属无意,然而,它的现身却是一件幸事。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留碑处曾有过一次大规模的开发。当时因中山路扩建,此处曾架起中山西路大桥,沿途文物多有毁损。此碑因当建筑材料,隐于河畔民居之中,而此屋当时尚未在拆迁之列,才幸存。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嘉兴市实施环河绿化工程,在拆除西丽桥东侧桥堍旧房时,才发现这块古碑。那时,古碑已一断为二。幸好当时负责拆迁的人员已有保护古迹的意识,才得以妥善保护。一九九九年十月,在西水驿旧址新建“西驿亭” ,对古碑进行了保护和展示。
碑文虽有缺字,但整体大至完整,尚能通读。此碑由建德路总管府知事俞镇记,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吴秉道书,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马合谋篆额,嘉兴路海盐州判官金伯宁立石。
从碑文中可知,西水驿是由镇江至杭州大运河段十四座水驿之一。西水驿原来很是简陋。元代至元五年四月,由郡守法忽魯丁嘉议发起,于六月起进行了大规模改扩建,一个月后完工。扩建后的西水驿不但厨房、米仓、库房、浴室一应俱全,而且亭台楼阁、水榭长廊无一不有。
其实,嘉兴的水驿自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后就有。从那时起大运河就成了南北的运输通渠。必须一提的是,从长安到江都,隋炀帝在沿途建造离宫四十多处,沿运河还建立了许多粮仓,作为转运或贮粮之所,这些无疑都是水驿的前身。
西水驿所在位置正好是嘉兴人俗称西门的通越门,通越门外正对西丽桥,而西丽桥下就是大运河。《正德嘉兴志补》曰:“通越门,以其通越王台故云。”越王台位于绍兴市区卧龙山东南麓,系后人为缅怀越王勾践而建。这就是说,这门是通往杭州、绍兴方向的。故通越门实是嘉兴南来北往的咽喉要冲。旧时官员都是从通越门进出,为了方便官员往来,于是就有了设水驿的必要。由是,水驿应运而生。因在西运河边,故名西水驿。
自西水驿建立以来,曾接待过往官员无数,而明朝中期,朝鲜使臣崔溥的路过却留在了嘉兴人的心里。这大概因为他写下《过秀州西水驿》一诗:“今日又过嘉兴府,人自繁华竹自苞。”看来他过嘉兴还不止一次哩!不过,歌咏西水驿最脍炙人口的诗还是朱彝尊《鸳鸯湖棹歌》中的那一首:“西水驿前津鼓声,原田角角野鸡鸣。苔心菜甲桃花里,未到天明棹入城。”
因兵争,西水驿曾数次被毁损。第一次在元朝末年,明初即重建,时有廨舍、船坊及站船十七座;第二次毁于明未,康熙十一年,嘉兴知府王师夔又予重建;乾隆五十二年,秀水知县纪有堂在西水驿旁建迎晖亭。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