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马背文物巡逻队”踏雪巡查保“两会”平安

  在地处中蒙边境的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以下简称“达茂旗”)草原上,活跃着7支“马背文物巡逻队”,无论寒冬酷暑,巡逻队员策马扬鞭,穿梭于一个个文物保护点之间。

  3月3日早晨8点,记者内蒙古公安边防总队同达茂旗达尔罕边防派出所的干警顶着雪花出发,亲历羊年的第一次“出征”,目标是对草原深处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点开展例行巡查,同时给当地文保员送去新春的祝福。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天的交通工具不是越野车,而是3匹马。

  初春的达茂旗草原依然寒风凛冽,走不出3离地便冻得人瑟瑟发抖。据了解,金界壕、安答堡子古城遗址是重要的元朝遗址,1997年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丰富的地下宝藏成为不法分子眼中的“肥肉”。由于达茂旗多数古文化遗址坐落在山高坡陡、沙丘沟壑的险山之间, 汽车进不去,只能依靠骑马进出, 2013 年,包头边防支队与当地文管所利用当地的马匹资源,发挥公安边防部队长期驻守边境地区的优势,先后组建了7支“马背文物巡逻队”,对境内的文物点开展常态化巡逻,以震慑违法犯罪分子。从此,边防民警在履行好戍边卫国职责的同时,又肩负起了守护边境地区古文化遗址的神圣使命。

  前行的路崎岖不平,马队踏着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地呈一字队形前行。走了3公里左右,战士们的脸上挂满了冰霜,刺骨的寒风抽得人脸上脆生生的疼。

  经过4个多小时的艰苦行进,中午11时许,走在前面的战士高喊:“到了!”记者随大家策马扬鞭飞奔过去,身穿迷彩大衣的文保员武强激动地迎了上来,热情地将我们迎进屋里。边防民警放下带来的米面肉食等礼品,就着飘香的奶酒,武强的话匣子打开了。

  “小时候,常听老人们讲述昔日草原上的故事, 知道了草原下面掩埋着许多历史遗物。上世纪90 年代开始, 一些盗墓者就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草场内, 四处挖洞掏宝, 我家五千亩草场上有上百个盗洞,有的洞 3 米多深,牛羊掉进去出不来, 时间一长就死在里面了。马背巡逻队组建后,因为我对这里的地形非常熟悉, 所以我加入了, 与边防民警一道守护祖宗留下来的宝藏。”武强说。

  随行的达茂旗文管所工作人员王新文告诉记者,武强负责的这片叫金界壕遗址。据相关资料记载,金界壕地上的长度约5500公里,宽度约30至60米不等,左右两边残墙高约2.5米,多数地方宽不足1米,金界壕还有一部分在俄罗斯和蒙古国。这里只能靠战士们骑马巡逻,3 匹军马排成一字形,小心翼翼地挪动着脚步。突然,警官齐日迈图骑的马踩在一片虚土上,一个趔趄,危急关头,他抱住了马脖子,才没有摔伤。

  安达堡子古城遗址是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地,到达这里时,突然刮起了“白毛风”,巡逻官兵眯着眼,顶风踏沙,开始对古城遗址徒步巡逻。这里是一处古墓葬群区, 大小不一的盗坑一个挨着一个,散落地上的瓷器碎片、陶器碎块和石板随处可见,官兵们走几步就遇到一个很深的盗坑。大家分散开对1000平方公里的古城遗址进行认真查看,整整4个小时以后,巡逻小分队才完成了巡逻任务,当天未发现新的盗洞。日落时分,终于圆满完成了此次巡逻任务。

  同行的包头市达茂旗公安边防大队政委刘相海介绍说:“自2013年7个马背文物保护队成立以来,公安边防民警共接处警289次、行程1.5万公里,成功破获各类治安案件127起,追回各类文物344件,清理非法进入边境管理区车辆234台次,人员500多人,制止意图盗墓的踩点等各类事件36起,有力地保护了文化遗址的安全。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