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局长:扬州历史文化传承值得借鉴

  “扬州是大运河重要节点城市,也是申遗的牵头城市,国家文物局支持扬州对大运河的开发利用,开发与利用要以文物保护为前提,做到有序开发。”昨天,全国政协委员、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在北京会议中心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如此表示。

  扬州经验值得其他城市借鉴

  “扬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今年迎来建城2500周年,文物遗存丰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城市特色,扬州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方面做得很好。”励小捷说。

  励小捷认为,扬州无论是文物本体还是遗存环境,既保护得好,更利用得好。“扬州的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关系处理得很好。古城风貌与现代城市融为一体,相辅相成。”

  “扬州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也很好地注意了文物保护问题。”励小捷表示,他非常赞同扬州这样的做法。“在开发建设一些新的建筑项目时,为了文物、环境主动让路,这样的做法显得非常有远见。”比如为了保护瘦西湖流畅舒展的天际线,扬州规划部门严格控制湖区周边的建筑高度,采用了“放气球”做法。

  “扬州将历史文化传承作为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原则并坚决落实,非常值得其他城市借鉴学习。”励小捷评价。

  支持扬州对大运河开发利用

  2014年6月22日,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项世界遗产。从2007年9月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在扬州挂牌成立算起,中国大运河沿线八个省(直辖市)的35座城市联合申遗已经走过8年历程。

  “大运河申遗的成功是一件举世瞩目的事情,扬州既是大运河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申遗的牵头城市,在申遗的过程中,扬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付出很多,我们对扬州市委、市政府以及扬州人民表示感谢。”励小捷说。

  励小捷认为,大运河申遗的成功,是一个新的开始。“今后大运河保护的任务更重,因为大运河是活态遗产,今天仍然发挥着作用,大运河沿线的保护任务难度依然很大。”后申遗时代的大运河保护,既要注重大运河本身这个点的保护,也要重视核心区的保护。同时,对于大运河缓冲区也要加强保护。

  励小捷表示,大运河沿线的旅游开发已经成为古老河道促进民生发展的重要渠道。国家文物局的态度非常明确,对大运河的开发和利用是重视、支持的。对大运河的开发利用要以文物保护为前提,要做到在深入研究保护运河历史文化价值的前提下,有序开发。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