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古宅旧貌换新颜谭宅再现“处州府第一豪宅”风貌

  昨日,丽水谭宅维修工程竣工及住户回迁仪式在酱园弄举行。白墙黑瓦,木窗长廊,碎石子铺就的小路,仿佛穿越到百年前的道光年间。如今的谭宅“修旧如旧”,再现当年处州府第一豪宅的风貌。

  谭宅由大、小两座砖木结构宅院组成,均坐北朝南,是昔日处州府城首屈一指的豪宅,也是目前丽水地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古宅院。谭宅建于清道光年间,不仅院落高深,气势恢宏,其背后承载的百年历史,也是波澜壮阔。

  谭家在清代中期从江西迁至丽水,渐成为颇具声誉的名门望族。据史料记载,谭家历代致力于社会教育事业,倡导办新学、开民智。清光绪年间,城内最早的女子学堂就创办于谭宅。此外,谭家还筹建了丽水崇正学堂、囿山小学。清咸丰年间,太平军三度攻克处州府城,二次驻扎谭宅。光绪末年,处州知府赵亮熙曾以谭宅为府第。新中国成立之后,谭宅曾作为丽水县公安局、丽水县公社联合诊所办公点。

  由于年久失修,加上不合理使用,谭宅残损情况非常严重,屋面破损渗漏,电线乱拉,存在安全隐患。2010年,我市有关部门委托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维修设计方案,经过前期准备工作,去年4月份,谭宅维修工程开工。整整历时10个月完成工程建设。

  丽水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吴志标告诉记者,为了保留古宅当年的神韵,此次工程最大的特点就是“修旧如旧”,修缮的地方都做了做旧处理,尽最大可能保留并恢复谭宅的历史面貌。工程在现状整修的基础上,还对谭宅屋面、木构架、地面、电线线路等进行了整体修缮,修缮面积达4100平方米,是丽水市本级文保单位历年以来修缮规模最大的工程。谭宅维修后的文物安全和内部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修缮谭宅对丽水市升级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如今谭宅的产权除了少部分属于房管局外,其余由近20户住户私有。举行仪式时,这些多年的老街坊、老邻居都回到了谭宅,看见老宅“旧貌”焕“新生”,这些老“谭宅”人是感慨良多。

  55岁的谭旭红是谭宅的户主之一,当初鼎力支持维修工程,带头在维修协议上签了字。谭旭红告诉记者,自己算是谭家的后裔,一直住到20多岁出嫁,对这座老宅子充满了感情:“以前看着房子一点点破败下去,我很痛心,这可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当时知道政府要帮我们修房子,我第一个就签字了。”

  64岁的李惟良在谭宅住了一辈子,维修后的谭宅让李惟良产生了一种使命感:“谭宅维修好了以后,等于是对我们这些住户提了更高要求,我们住在文物里面,就要从生活中保护文物,感觉自己身上责任重了许多。”

  记者离开谭宅时,阳光正明媚,光线隔着梁架斑驳地射进古色古香的楼梯上,院中的老树枯枝待发,随处可见的雕花木窗后面,是回迁老住户们的欢声笑语。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