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妹子爱上老古董 扎根山乡收藏抗战文物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为罗小卿向顾客介绍自主开发的连城文化元素纯锡旅游产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为罗小卿用放大镜观察收集来的文物——便携式藏笔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为研究古籍也是罗小卿日常学习的范围。

 

      “收藏不是为了敝帚自珍,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弘扬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福建省连城县“85”后客家妹罗小卿,2009年于北京大学资源研修学院文物系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家乡,扎根大山搞收藏,保护红色文物。

 

      “之所以把收藏当事业,与耳濡目染的家庭环境有关。”罗小卿告诉中新网记者,她的父亲早在80年代,就开始从事收藏工作。小时候,父亲工作之余,跋山涉水到处搜寻、购买古红色文物的场景令她深受触动,所以,“高考后果断报考了冷门的文物系。”

 

      回乡后,罗小卿每天的生活很忙碌。潜心钻研文物、积极参与交流活动、编纂文物收藏刊物……通过自己的努力,短短几年时间,罗小卿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红色”收藏家。

 

      2012年10月,罗小卿和父亲一起创建的“客家红”博物馆正式揭牌开馆,这是客家地区第一家民间博物馆,多方位展示“客家元素”、“红色元素”等展品的同时,也成了广大群众接受革命历史文化教育的生动课堂,专家学者挖掘和保护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的示范基地。

 

      1000多平方米的“客家红”博物馆内共设有6个展厅,既有展示“领袖风采”的伟人像章、语录、徽章、钱币;也有展示连城当地文化的四堡雕版和印刷工具;还有900余种雕版古书籍以及客家民俗服饰、手工银锡器等。

 

      其中,博物馆内最引人注目的要属原中央苏区展品,近3000件历史文物涵盖了革命时期的货币、借据、武器、生活用品等等,种类繁多,为红色文化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罗小卿说,当前工作重心是策划举办一场“抗战胜利70周年文物展”,希望将馆内所藏革命文物呈现给广大观众,向历史致敬。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