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妹子爱上老古董 扎根山乡收藏抗战文物
图为罗小卿向顾客介绍自主开发的连城文化元素纯锡旅游产品。
图为罗小卿用放大镜观察收集来的文物——便携式藏笔器。
图为研究古籍也是罗小卿日常学习的范围。
“收藏不是为了敝帚自珍,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弘扬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福建省连城县“85”后客家妹罗小卿,2009年于北京大学资源研修学院文物系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家乡,扎根大山搞收藏,保护红色文物。
“之所以把收藏当事业,与耳濡目染的家庭环境有关。”罗小卿告诉中新网记者,她的父亲早在80年代,就开始从事收藏工作。小时候,父亲工作之余,跋山涉水到处搜寻、购买古红色文物的场景令她深受触动,所以,“高考后果断报考了冷门的文物系。”
回乡后,罗小卿每天的生活很忙碌。潜心钻研文物、积极参与交流活动、编纂文物收藏刊物……通过自己的努力,短短几年时间,罗小卿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红色”收藏家。
2012年10月,罗小卿和父亲一起创建的“客家红”博物馆正式揭牌开馆,这是客家地区第一家民间博物馆,多方位展示“客家元素”、“红色元素”等展品的同时,也成了广大群众接受革命历史文化教育的生动课堂,专家学者挖掘和保护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的示范基地。
1000多平方米的“客家红”博物馆内共设有6个展厅,既有展示“领袖风采”的伟人像章、语录、徽章、钱币;也有展示连城当地文化的四堡雕版和印刷工具;还有900余种雕版古书籍以及客家民俗服饰、手工银锡器等。
其中,博物馆内最引人注目的要属原中央苏区展品,近3000件历史文物涵盖了革命时期的货币、借据、武器、生活用品等等,种类繁多,为红色文化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罗小卿说,当前工作重心是策划举办一场“抗战胜利70周年文物展”,希望将馆内所藏革命文物呈现给广大观众,向历史致敬。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