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温州以文化遗产、博物馆等文化场馆为代表的文博游受追捧
2015-03-06 10:09:55 作者:李艺 苏巧将 来源:温州日报 已浏览次
今年春节放假期间,雨水连绵。然而,这样的天气对于热爱出游的人们来说并不构成障碍,温州许多景区仍然保持较高的接待量,其中,以文化遗产、博物馆、艺术馆等文化场馆为代表的文博游,作为一种新兴的休闲方式挺受追捧。
上周,记者从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和鹿城区江心屿景区管理处了解到,大年三十到初六,一万五千余人游览了鹿城区的南戏博物馆、马孟容马公愚艺术馆、朱自清旧居、谢灵运纪念馆、数学名人馆等专题博物馆;重新布展了文天祥祠、浩然楼、澄鲜阁等文物保护单位的江心屿,在此期间也迎来两万五千多名游客。
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一座城市,去博物馆、去蕴含大量历史文化信息的文保单位走走看看,无疑是一个聪明的选择。台湾作家李俊明介绍英国博物馆的小书《我不在家就在去博物馆的路上》曾流行于华语世界,书中介绍了玩博物馆的99种联想和记录方法。的确,在宁静的空间中,徜徉于镌刻着丰富历史的各色器物之间,犹如走入一条多维度的时光隧道。为了让更多人体会到这种美好的感觉,我市今年已经启动“打造15分钟都市文化圈”的工程,计划建立包括南戏博物馆等文化场馆在内的10个文化驿站。作为呼应,近段时间,市区多处文化场馆也在思考、探索并屡有亲民新举措,希望和民众建立起更为良好的关系。
[南戏博物馆]
驻场演出让静态展馆“动”起来
“最近我们正在抓紧时间创排园林版瓯剧《高机与吴三春》,希望在今年中秋节时,把这部戏搬到南戏博物馆中正式上演。”谈到南戏博物馆中建设成熟的现场演出条件,温州市瓯剧研究院院长蔡晓秋感觉挺中意。
瓯剧经典《高机与吴三春》中“绣楼定情”、“江心盟誓”、“高机卖绡”、“桃花岭”等主要情节,也符合在实景园林里演出的要求。蔡晓秋告诉记者,到时,《高机与吴三春》首演之后,瓯剧研究院还计划长期在南戏博物馆做瓯剧的驻场演出,轮番推出明星版《高机与吴三春》——由梅花奖得主方汝将领衔主演、新秀版《高机与吴三春》——由瓯剧班的孩子们共同参与,让外地旅游者和温州市民充分领略到温州地方戏曲的艺术魅力。
对蔡晓秋来说,在南戏博物馆做温州地方戏曲的驻场演出,已经有成功的先例可资借鉴。2月10日晚,温州首个戏曲驻场演出《南戏印象·琵琶记》在南戏博物馆开演。这场以永嘉昆剧团为主体,设在南戏博物馆庭院内的演出现场被打造成南宋“瓦舍勾栏”的文化氛围,别有风味。观众能够近距离感受到实景演出的魅力,近距离欣赏到表演者的身段、仪态、唱腔,演出之前,甚至可以自如进出演员的化妆室、服装室、道具室、练乐室,更为直观地感受戏曲文化。
作为我市今年致力打造的10个文化驿站的首站,在南戏博物馆驻场演出的实践,切实地让静态的展馆灵动起来。
“《南戏印象·琵琶记》在南戏博物馆首场演出后,反响很好。年后如果天气、场地允许,打算在馆内每个月定期举办一次《琵琶记》的现场演出。”据市文广新局文化遗产处处长王榕介绍,《琵琶记》之外,今年我市也计划逐渐向南戏博物馆引入瓯剧等其他温州地方戏曲新剧目,以适应公众日渐增强的文化休闲需求。因为场地有限,每次只能容纳70余名观众,所以届时驻场演出可能会限定前来观看的人数。至于以后这些演出如何收门票,王榕坦言这是个敏感问题,肯定会听取各方意见,把门票价位定得亲民。
[马孟容马公愚艺术馆]
“走出去”办展引进来人气
今年春节假期,定居上海的周春平回温州老家过年。走亲访友的间隙,他专门安排时间,带上家人参观了马孟容马公愚艺术馆,并拜访了马家后人、艺术馆名誉馆长马亦钊。
虽然在温州生活多年,但是周春平说自己对马孟容马公愚的艺术成就知道得并不多。这次专程回家参观艺术馆,是因为今年2月初在上海图书馆看了马公愚书画作品展,激起了对这位乡贤及其家族进一步了解的愿望。
2月5日至2月9日,为纪念当代书画篆刻家马公愚诞辰120周年,由上海市文联、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中共温州市委宣传部主办,马孟容马公愚艺术馆等单位承办的马公愚书法作品展及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图书馆举行。展览共展出马公愚先生书法、篆刻、绘画作品100余件,以及有关文献史料、图片等,其中有不少资料为首次公开面世,从中可以完整地追索艺术家一生对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创新。
“走出去”办展览,也是我市为广泛传播温州文化、吸引更多人关注温州文化的重要尝试。目前看来,这种尝试对于带动相应的“文博游”很有助益。
马公愚的学生、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周志高也是在温州参观了马孟容马公愚艺术馆后,对自己的老师才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我从1977年创办上海《书法》杂志之后,对上海历代的书法大家,其中包括马公愚先生进行过专题宣传,现在看来当时只是从书法角度讲,诗书画印全面的介绍是不足的。根据现在的资料,特别是看了温州的马孟容马公愚艺术馆,的确可以发现他在诗书画印方面都有杰出成就。”
自今年元旦起,马孟容马公愚艺术馆北展厅也正式与主楼展厅同时对外免费开放,意在向前来游览的公众完整地还原马氏兄弟的书画成就,让参观者欣赏到马孟容、马公愚兄弟在不同时期的艺术演变过程。
“今年,还有许多提升艺术馆人气的设想。”马亦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是准备把艺术馆内的路面修好,方便游人参观;此外会多开一些以中国传统书画为主题的临时展览;有机会还将继续办好“走出去”的艺术交流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温州的文化名家。
[江心屿三处文保单位]
新展馆让游客停留时间变长了
经过约五个月的设计布展,今年1月21日上午,江心屿上文天祥祠、浩然楼和澄鲜阁三处文保单位重新对外开放。近一个多月的运作,三处文保单位的管理人员有一个同感:“文天祥祠等文保单位重新开放后,游客在这里停留的时间明显增长了很多!”
江心屿上矗立着不少文保单位、古代建筑。始建于宋代的澄鲜阁和明代的浩然楼、文天祥祠都是岛上有名的人文景点,本应是游览的热点,但由于布展时间久远、陈列面积小、展示手段有限,难以吸引游客多作停留,文保单位特有的传播文明的功能和作用也大打折扣。2014年9月开始,我市对这三处文保单位进行了重新设计和提升布展,新展馆展陈面积达到1000多平方米。
记者近日来到江心屿参观了重新布展后的文天祥祠、浩然楼和澄鲜阁。一个突出的变化是,三处文保单位内采用了新型的布展模式,以动态的显示设备,声、光、电等多媒体高科技手段和图形、照片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各自特点,各有侧重地进行布局:文天祥祠在空间处理上突出宋式格调,文天祥塑像旁增加神龛,营造庄严肃穆的祠堂氛围;根据老照片,塑像旁恢复了原有的两个圆窗,室内更为通风舒适;祠堂两边原有十几首再现文天祥爱国情怀的诗歌碑刻,现新增简体释文,方便游人阅读。浩然楼布展则主要突出江心屿的历史变迁和文化、景观展示,起到引领、宣传江心屿的窗口作用。澄鲜阁布展着重突出“诗之岛”的文化内涵,主要陈列与江心屿相关的诗词作品名篇。
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当天观展的游人。其中市民赵丽的感受颇有代表性。赵丽说自己在温州住了20年,这些年,外地朋友来温州,她一般都会带他们游览江心屿,“以前经过浩然楼,最多逛个五分钟,这次和朋友们在这里呆了十几分钟,细看了对江心屿详细介绍的展览,感觉耳目一新,对温州的文化也有了更多了解。”
“通过重新布展,让人们能在文保单位多停留十分钟、二十分钟,对我们来说就是很大的成功。”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副所长黄培量告诉记者,今后考古所还将继续对江心屿这三处文保单位的布展进行完善,“可增加的文化内容还有很多,以后也会考虑放进去反映温州各地文化的视频,不局限于介绍江心屿文化。另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游览文保单位应注意举止文明,保护我们共有的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