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底厚 底气足 四川石窟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2015-03-03 10:10:26 作者:吴晓铃 来源:四川在线 已浏览次

近日,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组织的川渝石窟及石刻保护项目论证会在成都举行。来自全国的专家达成共识——在全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四川石窟,应与世界文化遗产重庆大足石刻等一起,纳入整体保护,助力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今年3月,川渝石窟的全面调查将正式启动。
在中国,敦煌、龙门等石窟,蜚声海内外。然而,被誉为“中国石窟史下半阙”的四川石窟,大多藏在深闺人未识。专家呼吁:四川石窟规模宏大、造型精美,应当进行整体保护。
家底丰厚:石窟数量全国最多
“很少有人知道,四川石窟数量全国最多,有5973处。”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佛教考古研究所所长雷玉华介绍,四川石窟艺术发端于北朝晚期,在唐朝最为兴盛。这是因为唐末安史之乱后,不仅皇帝入四川避难,画家、艺术家等也纷纷入蜀。于是,从北面的广元、巴中到东南方向的安岳、泸县以及成都平原的邛崃、丹棱等地,石窟遍地开花,并在宋代出现了安岳和大足两个石窟中心。
这些石窟里的造像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少还是历史记录。雷玉华透露,广元观音崖,至今还有唐肃宗女儿永和公主捐造的佛像。随唐僖宗一同来川躲避战乱的尚书张祎,则在巴中南龛大举造像。
在雷玉华看来,广元是石窟艺术入川第一站;邛崃是成都平原最重要的石窟中心;安岳留存着中国五代石窟的“火种”,更是中国宋代石窟的代表作。“直到现在,在重庆大足以及四川的安岳,仍保留了开凿石窟的传统。”
艺术精美:造型装饰非同凡响
四川石窟艺术的精美,同样非同一般,并且呈现了诸多的地域独特性。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介绍,四川石窟“多大佛”——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安岳卧佛院的释迦牟尼涅磐像,全长23米,堪称我国古代全身石刻卧佛之首。此外,四川石窟有很多宋代精品:四川摩崖开凿像从北宋初期到南宋末延续不断,多分布在四川东南一带,这些石窟造像装饰复杂,雕刻技法精湛。
在大量的佛教造像外,四川和重庆的石窟还拥有大量道教造像。雷玉华透露,仁寿牛角寨的坛神庙、安岳玄妙观等道教造像,在全国也独一无二。
然而,四川多为砂石的地理环境,砂石材质松软极易遭到风化的侵害。由于分布零散、资金匮乏,四川石窟中仅少部分保护单位的保护措施和配套服务设施较好,更多的瑰宝无法实施有效利用。
走出深闺:瑰宝亟待整体保护
1999年,大足石刻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中遭遇高速风化的千手观音,在2008年成为国家文物局全国石质文物保护一号工程,并请了意大利、德国等国专家共同参与。而四川,近年通过与意大利等国的合作,在文物保护方面,四川在窟檐建设、环境改造等方面积极探索,已经总结出了多项成熟技术。
雷玉华告诉记者,“川渝石窟整体保护,从技术而言可行。”而这种整体保护,并非只是把文物继续圈起来。参加了川渝石窟及石刻保护项目论证会的专家呼吁:四川石窟的保护可以借鉴晋东南古建筑的方式。这种整体保护,既有调查、也有科研保护、更有让文化遗产服务社会的规划。
专家们认为,四川石窟艺术从数量和等级而言,完全值得被隆重包装推出。雷玉华说,即使安岳这类石窟分散的地方,只要提升接待能力以及科学规划旅游路线,也会让观光客增加,最终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