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镇千千梦

  古镇松口秀,往事忆千年!客家名镇人杰,梅水滔青天。象鼻雄狮遥望,宝塔元魁哗喧,明月九州圆。足迹遍四海,侨韵满人间。

  雁南舞,绛河醉,岁迁延。泛舟邀月,秋波依旧谁缠绵?世德堂前残垣,孤雁寒窗梦别,荔树对愁颜。翰林垂青史,华夏续新篇。

  ――题记《水调歌头?松口古镇》

  一

  松口千年秀,古镇梦千千。初到松口,许多人都会被这座梅江边上岭南四大名镇所深深吸引,这里不但是唤醒记忆、让海外千万游子魂牵梦绕的家园,而且是历史上多次与国家民族命运相关,承载富民强国伟大梦想,传承客家勤劳忠义精神的圣地。

  金秋时节,我又一次走进这片神奇的土地。驻足梅江河畔,远眺元魁古塔,行走古街巷道,阅读古桥古村,倾听着青石板上的足音,仿佛站在了时间的岔口,梦回乡关,幽远探古,追寻历史的痕迹,家国的变迁,文化的传承。古镇在水一方,松源河与梅江在此交汇,水路可直通江西、福建,经汕头可往海外。特殊的交通位置,使松口成为客家人南迁的重要驿站,早在南汉就建立了梅口镇,千余年有之焉。松口是南洋古道的起点,梅州乃至闽粤赣客家先民出海寻梦的始发地。站在新建的中国移民纪念广场,远眺火船码头,江水金光闪闪,岸边翠竹连绵,当年“日见千帆过,夜观万盏灯”的繁华,仿佛还在眼前。有多少荣华在她的目光下起落?有多少梦想在此起航?又有多少悲喜历史在此上演?岁月沧桑,这条连接山与海的大动脉,不息律动了几个世纪,见证着背井离乡远渡重洋的征程;这个偏处一隅的小镇,见证着一代又一代追梦人的酸甜苦辣,成了闻名于世的商贸重镇,文化传播的摇篮。客家人从这里衍播四海,足迹遍布全球。以一镇之逼仄狭小,旅海外者达8万多人,分布在五大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

  松口自古不认州。160多年前,松口就是海外许多华人心目中的故土,华侨邮件只要写明中国松口即可送达,其知名度可见一斑。留连在古色古香的大街小巷,西洋风味的骑楼建筑,感觉就在穿越时空,心灵更像在阅读一部世界移民史诗。

  历史的涛音依旧,划桨而来,便可触摸到那些沉淀在更深处的遗梦。松口有明太子最后的行宫,是客家人忠义厚德、复兴家国梦想的故土。据记载,松口人的家国情怀与几个朝代相关。南宋末年,松口800卓姓壮士义师勤王,追随文天祥抗元到底,最后只剩10余人漂洋过海到南洋,成为梅州最早的华侨。当然最具传奇色彩的应数世德堂,这座古建筑坐落在具有800多年历史的铜琶村,规模巨大,达7000平方米;结构独特,按三堂二横三围龙设计,由源远楼、仁寿楼等10幢按皇家规制建造的建筑群组成。她充满神秘感,史料记载是明太子最后的行宫。

  1644年3月19日,李闯王攻破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杀,明朝灭亡。后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被俘的翰林东宫侍读李士淳趁着混乱,携太子朱慈?南逃,潜回家乡松口,命侄子借改建民居之名造行宫,以图东山再起,恢复大明江山。世德堂是李翰林忠心耿耿扶持太子、实现反清复明登基梦想的历史见证。乱世忠君,不离不弃,心怀复国梦想是需要何等的勇气和智慧!如今虽然物是人非,但当年花胎上种下的7棵荔枝树,历尽沧桑,现在还有3棵依旧生机盎然,每年挂满甜蜜的果实,让后人回味无穷。

  面对世德堂前的残垣断壁,不禁感慨万千。松口周边民间至今仍保留着每年农历3月19日家家户户吃炒面的习俗,借纪念太阳生日行怀念明朝之实。此后,李翰林隐居乡野著书立说,清廷征召起用,敦促再三,坚不出山,教书育人到百年归寿。天地悠悠,今天登临李翰林募资建造的元魁塔,站在这座海内外客家人心目中的故乡地标,撇开政治和历史观点,一代名仕李士淳的忠义厚德精神和壮举乃日月可鉴!

  三

  斗转星移,历史的年轮跨越近代门槛,再给古镇松口烙上鲜明的时代印记。循着国父孙中山留下的足迹,追忆反对封建专制、追求民主共和、实现富民强国梦想的近代历史,心灵再次被这片热土震撼。松口是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以谢逸桥和谢良牧昆仲、梁密庵为代表的松口华侨,出钱出力出人资助孙中山追求民主共和,推翻封建专制。1906年1月,孙中山派谢逸桥回国开展革命活动,发展同盟会员,成立中国同盟会松口支部,松口籍同盟会员达32人。同时组织体育会,培训军事人才。孙中山在广东发动的多次武装起义,都有松口体育会师生参加。如广州起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松口体育会会员占了三分之一。爱国侨胞梁密庵鼎力资助民主革命,在印尼筹集的经费就占了当时革命总经费的四成,1911年孙中山策划3?29广州起义时,他慷慨地捐出家中所有存款。辛亥革命成功后,为表彰梁密庵的贡献,孙中山特颁发旌义状。1918年5月26日,孙中山特地到松口探望老同盟会员梁密庵和谢逸桥、谢良牧兄弟,在爱春楼住了3天,并亲题门联:“博爱从吾志;宜春有此家”,以及“爱国爱民,玉树芝兰佳子弟;春风春雨,朱楼画栋好家居”,以表彰他们对革命的义举。孙中山亲临松口传为一时佳话,为此松口镇于1933年专门兴建了全国第一座乡镇级中山公园,以示纪念。松口华侨全力支持和参与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无疑是在近代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

  四

  梦似驼铃惊明月,心似红叶染青山。松口这片人文秀区,不但传奇于世,而且是名人故里,自古英才辈出。明清两代出翰林4人,进士17人,举人34人。共和国元帅叶剑英的母亲、泰国前总理他信和英拉的母亲都是松口人。梅教村和横西村还留下了叶帅年少时读书生活的足迹。历史的车轮在此驻足,时代的强音在此奏响。今天的松口诚信致富,在远近闻名的信用村大黄村,刚刚落成的农工民主党教育基地丘哲纪念馆前游人如织,金灿灿的柚子压弯了树枝,丰收的喜悦让村民笑弯了腰。这个具有光荣传统的村庄,用诚信擎起了农业产业化、农民劳动致富的一片天。碧峰青山间,绿水环绕着秀丽的村庄,宽敞洁净的村道,果园、鱼塘、古民居、小洋楼、文化活动中心错落有致,丰收的果园里,合作社物流中心,金柚检测中心,金融服务站……到处都是热闹非凡的场面,欢乐的身影和笑声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百年古建筑经过精心装点,变成接待八方游客,传播客家文化的农家乐园,使客乡记忆流淌在每一个游人心间。

  一泓碧水向东流,两岸青山载春秋。站在松口古榕婆娑的河岸,白鹭翩翩搅动一江碧波金辉,山涧清风飘来两岸灿烂的芬芳,千百年来如歌岁月的风雨坚守,在这里编织成一个又一个神奇的梦想:发展梦、家国梦、民主梦、共和梦、富民梦、强国梦、复兴梦、团圆梦……千年古镇千千梦,都牵动着中华民族一个共同的伟大复兴梦想:民主文明富强!如今那千年的期盼,又红了这一方沸腾的土地,寻梦人的家园。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