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探索“让文物活起来”新模式
2015-01-22 10:27:21 来源:福州晚报 已浏览次
昨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岳赴县(市)区调研文物保护单位时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物保护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做好文物保护修复和开发利用的各项工作,让闽都历史文物在新时期焕发新活力、彰显新价值。
杨岳一行实地察看了鼓楼的林则徐故居,马尾的闽安古镇,福清的海口弥勒岩、龙江桥,长乐的琴江满族村、郑和广场等文物保护单位,详细了解我市文物保护工作进展情况,与基层文保单位负责人共同探讨文物保护修复、开发利用的思路举措,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杨岳强调,一要下大气力保护修复。要始终坚持尊重历史、保护为先,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和财力投入,调查摸清底数,着力保护修复,努力在保持文物历史真实性和风貌完整性中,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闽都优秀传统文化。二要拓宽开发利用视野。要牢固树立“大文化”、“大文物”的理念,学习借鉴兄弟城市文物保护的先进做法和成熟经验,将文物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使文物保护与旅游产业开发、思想文化教育、民生条件改善、宜居环境建设等有机结合,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充分发挥文物在提高地方知名度、扩大社会影响、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文物保护工作可持续良性发展。三要创新文保体制机制。要加强文保机构和队伍建设,探索“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模式和文物保护修复与开发利用的新机制,广泛动员群众,吸引社会资金,形成文物保护“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群众支持”的生动局面。
海口弥勒岩:整修预计年底完工
亮点:
位于福清海口镇的弥勒岩,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瑞岩山公园内的瑞岩寺以及摩崖石刻、观音台、戚继光抗倭遗迹等,构成人文与自然景观兼具的别致风景。
瑞岩弥勒造像开凿于元代至正年间(公元1341年),由整块花岗岩雕凿而成,高6.8米、宽8.9米、厚8米,既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立体坐式弥勒造像,也是福建最大的元代佛教造像,1985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及规划:
长期以来,福州市委、市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加大瑞岩弥勒岩的保护力度。1995年,著名侨领林绍良斥资1300万元对弥勒岩及瑞岩山公园周边环境进行历时5年的整修维护,并每年投入30多万元承担景区的日常维护。2013年,林绍良的儿子林逢生又斥资近2000万元对弥勒岩及公园进行进一步整修,预计年底可完工。去年,福清市组织专家学者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建立瑞岩山文物古迹档案数据库,并划定瑞岩弥勒造像的文物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强化对周边文物古迹的监控保护。
龙江桥:修缮工程近日启动
亮点:龙江桥是我省境内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宋代石桥,既是福清“唐陂、宋桥、元佛、明塔、清寨”五大古迹之一,也是福建“四大古桥”之一,1961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江桥是梁式结构的石桥,宽4.2米——5.2米,全长476米,桥墩高6米,舟形,6条约重15吨的石梁并排铺在墩顶帽石上,桥南侧建有两座六角七层镇桥石塔,塔上雕刻有大量佛像。
保护及规划:
受洪水、台风、海潮影响,从明嘉靖年间至民国的几百年里,龙江桥可考的修缮就有10多次,平均每二三十年就大修一次。
近年来,福清又多次对龙江桥进行修缮,2010年投入430万元进行整修维护,去年10月完成文物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工作。同时,福清市每年投入近10万元,用于龙江桥的看护及周边环境维护工作。去年底,龙江桥桥梁石折断后,当地立即着手维修方案设计及报批工作,修缮工程近日就可启动实施。
琴江满族村:突出“兵营文化”
亮点:
琴江满族村位于闽江南岸、长乐航城街道境内,是郑和七下西洋船队出太平港口转舵出海之处。全村总面积0.6平方公里,总户数257户,总人口782人。其中,满族157户,人口428人。该村福建省唯一的满族聚居村,既是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之一,也是全国历史文化名村,并于2012年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
保护及规划:
近年来,琴江满族村利用村里众多古迹与特色的历史文化内涵优势,开发旅游产业,游客量增加到每年5万人次以上。今后将结合房屋、街巷改造,由专业设计团队打造突出“兵营文化”的满族文化村落。
郑和广场:闽江口主景区之一
亮点:
郑和广场占地面积53亩,位于长乐航城街道境内、郑和七下西洋必经之处的闽江口南岸,是闽江口主景区之一。
保护及规划:
郑和广场主要景观有郑和雕像、郑和宝船、太平港帅营、祭海坛、三宝亭、舟帅起锚处及郑和航海馆等系列景点。其中,郑和石雕像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郑和石雕像;航海馆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两层楼,明朝宫殿式建筑风格。
闽安古镇:将建海丝博物馆
亮点:
闽安古镇位于马尾亭江镇闽安村,古名“迥港”,由唐至清均系军事重镇与海上贸易重镇,是我省四大名镇之一,2012年被授予“全国历史文化名村”荣誉称号。
古镇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以及大量的乡土古建筑;有8座历史名人墓葬、38座修建完好的寺庙观祠、64处人文景观、166座保存较好的古民居、200多处古商店商行、9条古街道、9条古铺巷以及无数石井、古墓葬及摩崖题刻。
保护及规划:
马尾区已委托清华设计院编制闽安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修复规划,相关工作进展有序。据了解,闽安村旅游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是闽台乡村旅游试验基地建设的重要项目,用地面积约8.7亩,将新建游客服务中心、海丝博物馆及景观工程,以及“闽安古镇”铭牌、休憩庭院、游步道等配套景观。
林则徐故居:修复工作有望加快
亮点:
位于鼓楼区文北路(文藻山)北侧的林则徐故居,又名“云左山房”,清中期建筑群,原状共三落透后,由西向东依次为霈霖居宅、正落、花厅(拱枢居宅)。现存主落与花厅,占地总面积3500多平方米。
故居系林则徐购置,是他晚年回籍养病的主要居所。2013年3月,故居作为“林则徐宅与祠”的组成部分,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及规划: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