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文物精华展在甬开幕 70余件国家一级文物集中亮相
2015-01-18 15:46:34 来源:宁波日报 已浏览次
璀璨夺目的金银饰品、精美绝伦的琥珀璎珞、晶莹剔透的玻璃器皿、巧夺天工的陶瓷和漆器……从内蒙古博物院引进的“发现契丹——辽代文物精华展”1月16日起在宁波博物馆展出,110套文物、51件辅助展品,将展现契丹民族的祖源、发达的文明、奢华的墓葬制度、兼容并蓄的宗教文化。
“辽代文物精华展曾在日本和我国辽宁、安徽、山西等地展出,展品主要来自陈国公主墓、耶律羽之墓、吐尔基山辽墓的考古发掘,此次来宁波博物馆展出的国家一级文物有73件。”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张亚强1月15日在布展间隙,向记者介绍了别具风情的契丹文明。这也是宁波博物馆引进国家级珍贵文物最多的展览之一。
听过刘兰芳评书“杨家将”的人,一定对耶律阿保机、萧太后的名字耳熟能详。契丹是中国古代北方草原的强族,从公元4世纪兴起到13世纪灭亡,共存在了近千年。契丹原来是鲜卑族的一支,在辽西过着游牧生活,唐贞观年间归附唐朝,唐末蕃镇割据,耶律阿保机于916年称帝,建立了契丹国,947年,建国号大辽,983年改国号大契丹国,1066年,又恢复大辽国号。契丹人建立的辽王朝,辉煌一时,大辽帝国在草原文明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契丹是一个马背上的民族,也是一个开放的民族,吸收了周边民族的各种特点。”张亚强介绍说,此次展厅将划分出两个重点陈展区:一个是马具马饰展陈区,另一个则是被誉为“契丹文化奇迹”的陈国公主墓展陈区。
契丹是一个以马为伴的民族,辽代马具制作空前发达,契丹鞍等高品质马具曾经享誉东亚。辽朝皇帝常以制作的马具、良好的马匹馈赠宋朝皇帝和邻邦诸国。展品中不仅有一全套马具装备图,还有现存辽国最完备的马鞍——陈国公主墓出土的包银木马鞍、镶玉银马络头等。
砖砌穹庐顶的墓室,平面呈圆形的后室砖砌尸床而无棺具,却在墓道及墓室饰以巨幅壁画。公主与驸马虽都按契丹葬俗入葬,头枕金花银枕,身着银丝网络葬衣,脸覆以金面具,脚踩金花银靴。在陈国公主墓展陈区,充分还原了墓葬的真实场景。张亚强介绍说:“承袭唐代皇族厚葬的习俗,反映了当时契丹和汉族间的文化交融之密切。发掘于1986年的‘陈国公主墓’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出土物最多的辽国皇室贵族合葬墓,出土了契丹文物珍品大小将近2000件。”除了金面具,驸马金冠、银丝网络、金花银靴、鎏金银枕等文物精品都将与宁波市民见面。“有研究表明,面具可能是用来遮丑的。当时金属面具比较流行,面具又被称为覆面。根据身份等级的不同,分为金银铜铁不同质地,是权利和地位的象征。一般契丹贵族去世以后,并非马上入葬,在外停葬的时间可能要半年甚至更多,等下葬时已经面目全非。”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