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收藏家孔爱卿举办纪念一江山岛战役胜利60周年藏品展
2015-01-08 15:06:22 来源:台州日报 已浏览次
“难忘的1955年1月18日,东海浪起伏,蓝天尽朝晖。陆军的雄壮威武,炮队的严阵以待,海军的各式舰艇,空中的银燕舞飞……”一首《一江山岛之战》歌曲勾起人们对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解放一江山岛的记忆。
1月5日到8日,海门老街的古玩商会举办纪念一江山岛战役胜利60周年专题藏品展。150多件有关一江山岛战役的报纸、书籍和徽章等资料免费供有兴趣的市民参观欣赏。这些都是孔爱卿数十年来精心收集的藏品。
军人情结走上红色收藏之路
孔爱卿是台州人,中国红色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收藏协会红色收藏委员会副主任,台州知名的红色收藏家。
“我走上红色收藏的道路,跟我的家庭环境和亲身经历是分不开的。”孔爱卿的父亲孔照根是一名老兵,曾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解放一江山岛战役,“受到父亲对部队革命战争历史的教导和熏陶,我从小就对军人充满敬意和向往。”
“我的岳父也参加了解放一江山岛的战斗。”由于当时我国海军力量不足,征用当地百姓的机帆船,孔爱卿的岳父张金生是一名船老大,受征参加了战斗,“他的双腿在运输兵员时被守军的炮火击中受伤,为此还受到过政府的嘉奖。”
“我自己也下过乡、当过兵。两代人的经历让我对一江山岛战役的收藏情有独钟。”孔爱卿说。
“解放一江山岛可以说是中国的‘诺曼底登陆’,当时全国很多报纸都报道过。”看着陈列的早已泛黄的《内蒙古日报》、《湖南青年报》等报纸,孔爱卿告诉记者,这些资料最直接、最真实地向后人再现一江山岛战役的过程。
用红色藏品传播爱国精神
孔爱卿回忆,一次去北京开会的时候,他偶然间发现全国其他地方也刊登了解放一江山岛的消息。“第一感觉就是惊讶,没想到能在外地的报纸上看到家乡的战役消息,就特意带回家保管好,从此产生了收集一江山岛战役资料的兴趣。”
“肚子可以饿,真品不可丢。有时在外淘宝,买了返程车票后钱花光了,只好饿肚子回家。”孔爱卿说,甚至为了将心仪的藏品带回家,他把妻子送给自己的金手链和金戒指全部卖掉。妻子追问为何不带了,孔爱卿就吞吞吐吐转到别的话题上。
“每一件藏品都能诉说一段历史,我想让下一代的孩子了解最真实的战争故事,让他们不要忘了历史。”孔爱卿还计划将自己的红色藏品搬进校园。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