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物鉴定已走下神坛 规范文物市场尚需时间

      近日,首届中国收藏·鉴定·市场·拍卖高峰论坛在浙江杭州中赢生命方舟尊享馆举行,本次论坛策划者,浙江大学中国书画文物鉴定研究中心主任陈振濂认为,书画文物鉴定从金字塔尖上走下“神坛”,是民间收藏交易活动的价值保障,但目前鉴定收藏的行业秩序还欠规范,规范市场未来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随着艺术品交易热在国内逐渐升温,大师书画作品及古玩玉器动辄就能拍出上千万价格,经济利益驱使下的造假行为也随之猖獗起来。

      陈振濂从事书画鉴定活动,已有近20年时间。对于文物造假,他很有感触,“有时去几个拍卖会展览会走走,发现全场拍品中赝品占到50%以上,恐怕更多的主办方是知假卖假。”

      分析原因,陈振濂认为,这是由于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整体意义上的诚信缺失与信用度不高,使得“作伪”不再是一件令人羞耻之事,反倒因为能迅速牟利致富而成为“笑贫不笑娼”中“不笑”的典范。

      如此一来,他提到了文物鉴定的重要性,并表示,如今随市场的发展,把原本是“宝塔尖”上的书画文物鉴定工作推到大众化的前台,而大批书画上市交易并与财富直接挂钩,使得鉴定真伪的工作成为一项“基础作业”。

      对此,此次论坛邀请到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浙江博物馆、西泠印社等专家学者,直面目前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方向,专家从当代书画鉴定收藏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包括鉴定行业缺乏公信力问题、传统书画鉴定收藏方法如何面对日益复杂的作伪问题等展开讨论。

      上海博物馆研究员、鉴定专家单国霖认为,对于文物鉴定,还需要发挥政府的作用,他建议政府可建立一个文物专家库,并借鉴国外拍卖方式,对于高档的拍品,政府可进行监管,从而促进中国国内艺术品市场的规范化。

      陈振濂认为,目前鉴定收藏的行业秩序还欠规范,相关行业规则不够成熟,介入市场交易的书画鉴定行为往往为市场经济利益所驱动,从而使真伪结论的判断缺乏公信力,这是中国书画鉴定行业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规范市场,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记者了解到,成立于2005年的浙江大学中国书画文物鉴定研究中心,正是将传统鉴定方法与高科技与艺术人文有机结合的新构思,希望在书画鉴定上有突破,在论坛现场还举行浙江大学中国书画文物鉴定研究中心活动基地授牌仪式。浙江大学中国书画文物鉴定研究中心将在中赢生命方舟尊享馆设立基地,经常性开展学术活动。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