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多年前“古瓷”重现浙江德清传承中华瓷文化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记者从浙江德清博物馆获悉,近日,10余件手工精制的仿商周时期原始青瓷器,经1200℃左右的高温烧制后,在浙江德清出窑。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指南针计划课题组组长郑建明称:作为国家指南针计划的一个项目,“瓷之源”课题运用现代科学的测试技术,使用当地的瓷土和釉料,结合古代传统制瓷工艺和装烧方法,使这一在德清失传千百年的制瓷技术得到传承。

      2007至2008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故宫博物院、德清博物馆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对德清县商周时期原始瓷古窑址的考古有了重要发现。之后,经过三次全国学术研讨会的论证,中国古陶瓷界作出了:“以德清为中心的东苕溪流域,包括湖州南部地区,在中国

      2012年,“瓷之源”课题作为一个科研项目正式列入国家指南针计划,这项“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原始瓷起源及先秦原始瓷制作技术发展的综合研究”,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湖州市博物馆、德清县博物馆等单位共同参与,进行瓷器起源的多学科综合研究。

      此次出窑的“德清瓷”,器形主要是青铜豆。德清博物馆研究员朱建明向记者介绍:这些瓷的造型、质地、釉色与商周时期的德清原始青瓷器非常接近,烧制瓷器的龙窑也是按照考古发掘出土的商代龙窑遗迹,通过1∶1的原样复原的,别小看了这座窑,它复制的可是龙窑的祖先,后代所有形式不一的龙窑都是从这里起步的。

      “此次出窑的,是复原了中国最早的商代原始青瓷。中唐后德清窑停烧,原因是由于制瓷资源和燃料的减少,因此当时的制瓷中心发生了转移,导致德清制瓷业的衰落。如今第一窑青瓷的烧制成功,改变了德清一直面临着的一个尴尬:享有古代中国‘瓷之源’的美誉,今天却无瓷器生产。”郑建明说。

      提到这次第一炉瓷器出窑对德清的意义,这些青瓷的制作人、年轻的陶艺师王军港骄傲地说,这10余件手工精制的“原始瓷”,基本继承、复原了3000多年前德清瓷的制作工艺,重现昔日德清窑的风采。原始瓷的制作过程十分讲究,瓷器生产的基本工序为选料、制坯、上釉和烧造,每道工序又包括多项复杂的操作,如果哪个操作出现了错误,最终瓷器的质量就会受影响。

      据了解,复兴传承德清原始瓷工艺对德清打造“瓷之源“文化品牌,开创一个涉足制瓷工艺和文化休闲旅游的庞大文创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