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揭示梅州与“海上丝绸之路”渊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英国、荷兰等国生产的日用瓷等生活、生产工具

      提起“海上丝绸之路”,不少人会以为它仅与沿海城市密切相关,而与梅州山区少有瓜葛。其实不然。日前,我市民间收藏家魏金华向记者展示了他所收藏的部分文物,揭示了梅州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之间频密的交流。

      水车窑:梅州出口商品的“鼻祖”

      魏金华收藏的“唐代水车窑青瓷四系罐”在2008年央视 “寻宝”走进梅州大型活动中评选为梅州唯一的“民间国宝”。

      水车窑,上世纪80年代发掘于唐代出土墓葬,又称梅县窑、梅县水车窑技术仅稍稍落后于有中国唐代第一窑之称的“浙江越窑”。中国客家博物馆副馆长侯鸿忠在《浅谈唐代梅县水车窑的历史地位》一文中指出,水车窑是梅州客家地区对外贸易史的“开山鼻祖”。文中引用了汪庆正先生(1931-2005年,著名文博专家,原上海博物馆副馆长)编著的《简明陶瓷词典·外销瓷》中的“最迟从9世纪下半期开始,我国瓷器已输出国外,今朝鲜、日本、埃及、巴基斯坦、伊拉克、泰国等地,都出土过唐代邢窑白瓷、越窑青瓷、长沙窑、广东梅县窑及唐三彩标本”;冯先铭先生(1921-1993年,陶瓷鉴定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古陶瓷图典》中的“梅县窑产品在墓葬中屡有发现,梅县在唐代属潮州管辖,潮州在当时是一个繁荣的对外港口,梅县水车窑的产品不仅内销,而且远销到泰国、日本等亚洲一些国家,上述国家均出土过梅县窑产品”;冯先铭先生1991年在日本学术会上所作《中国陶瓷史研究回顾与展望》报告中论及“梅县窑在已发现的广东地区唐代瓷窑中以质量精、造型丰富而名列首位。唐代曾销往海外,泰国南部出土有唐代青瓷碎片,除越窑、长沙窑外,还有广东梅县窑和高明舀碗片,这是目前所知广东最早销往海外贸易瓷的实物例证……”

      唐宋水车窑之后,大埔陶瓷生产“奠于宋、兴于元初、鼎盛于明清”,大埔成为历史上全国四大瓷都之一。大埔陶瓷经韩江发往潮州港,沿“海上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远销东南亚、欧洲等地。“你看,这几个大埔余里瓷,碟体靠近底部时线条突然变直,可能正是为迎合西方人审美嗜好而制作的外销瓷。”魏金华说。

      “舶来品”见证梅州进口贸易

      魏金华还收藏有清代至民国时期英国、荷兰等欧洲国家生产的碗、盘、碟、罐、壶等日用瓷及铜银制品和手摇打粉器、饰品压模等生活、生产工具,以及化妆盒、药盒等约200件。

      记者看到,那些藏品均印有外文款识,有的还有商标图案,有的印有“ HOLLAND”(荷兰)、“ENGLAND”(英格兰)、“LONDON”(伦敦)等欧洲国家名称。那些进口盘碟,均是骨质瓷,较为轻、薄,敲之声音喑哑,碟面纹饰有的是纯西洋题材,如风车、外国人物,有的绘有中国题材,如中国古代仕女,有的却是“中西合璧”如一边是中国古亭另一边却是圆拱尖顶的西方建筑,但风格属于鲜明的西洋风格。有个西洋印花花草纹大碗,经鉴定是1883——1913年间英国强生兄弟公司生产。

      魏金华介绍说,这些藏品均从梅州侨户手里购得,有的小件日常生活物品及药盒、化妆盒等估计是华侨回乡探亲时顺便带回,有的可能是侨户在国内商行购买的进口商品。而无论哪种方式,进口的路径当仍是途经海上丝绸之路。他认为梅州不少侨户家里应该还藏有许多这类文物,这些“舶来品”亦是梅州山区对外贸易的实物载体,是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物证。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