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滨州明代古钟楼三毁三建存至今
2014-10-11 14:37:46 来源:齐鲁晚报 已浏览次

挂在钟楼上的牌匾

重约2008斤的铜钟

中楼前竖立着一座功德碑

仿古韵房檐
古韵钟楼
内悬千公斤铜钟
沿着黄河二路一直往西走,就到了沙河街道办事处钟楼孙村。路北,一处新建的小型广场上矗立着一座三层的仿古亭楼,在旁边一排排新建的现代化楼房的映衬下,格外显眼。走进广场,一块树立的大石头上刻着“钟楼广场”,石头周围是一块绿地,初冬季节,树木和花草已经干枯,只留几棵冬青给钟楼增添绿色和生机。
来到亭楼跟前,从外观来看应该建成年岁不多,抬头仰望最高一层横挂着“钟楼”两字匾额。在广场上,记者遇到了79岁的村民孙景章。“现在的这个钟楼是后来建的,以前的那个在村子里面,早就毁坏没了。”孙景章告诉记者,钟楼得名于楼内的大钟,如今的钟楼内就悬挂着一口大铜钟,但也是村里人新铸造的。钟楼是村子的象征,村名“钟楼孙”就是源于村中的钟楼以及孙氏村民居多。
仔细观赏钟楼,砖石结构的正方形基座,基座之上是主楼,分为三层,上圆下方,应和了天圆地方之说。整个钟楼以红色为主色调,蓝色、绿色相间,祥云、龙凤、梅竹图案附着其表。抬头仰望,楼檐的八个屋角上,各悬挂着一个小钟,大风一吹,小钟叮当作响。除了楼檐,它下面还斜伸出两排椽子,第一排是方的,第二排是圆的。
拾级而上,正对着的四根柱子上刻着两幅对联。一幅是:煌煌钟垂千古永示后代子孙,声声钟磬警世人勿忘祖训家风;另一幅是:宏钟声韵代代传年年新风调雨顺,楼起宝地村邨旺世世享国泰民安;落款时间为乙丑冬月。
钟楼一层是个休闲亭,也许天冷的原因,厅内的休闲凳上布满灰尘,看起来已经很久没人来过。沿着狭窄的木质楼梯走到二楼,入口处一扇锁住的护栏把人们挡在了门外,锁链已锈迹斑斑。幸好,钟室的一扇窗户敞开着,透过窗户望进去,一口大钟用钢丝悬挂屋子中间,钟的顶端是两个猕猴脑袋,背对着,中间留有一个孔眼,钟身上刻着各种动物形象,下面写着百余字,大概介绍了钟楼村的村史。
三毁三建
村民力保留钟楼
广场上东西两方向各建有一个树立着石碑的小台子。东面石碑正面,上书一幅对联,上联:阅长城走天下观山河壮丽国有灵气,下联:读史卷登钟楼看古业新貌村满新风,横批:太平盛世。在石碑的正中间刻着“钟楼孙村”,下书“福泽后人,万世流芳”。石碑的后面刻着村史。
据村史记载,钟楼孙村为元代立村,明代村民共同筹资修建“钟楼”,最初是木质结构,分为上下两层,青瓦飞檐,在楼内悬挂了一口铁钟,一敲铁钟,声震十余里,因此闻名乡村。清道光年间重修,重修时村民又共同筹资铸造了一口铜钟,悬挂于钟楼之内。1958年大炼钢铁时,铁钟被毁。1968年文革期间,钟楼被毁,铜钟也丢失了。
1987年,钟楼村村民重新铸造了铜钟,延请邹平县礼参乡大刘村铸造世家出身的王良修仿原钟铸造。据介绍,新钟为八卦形,上有一百余字和四幅图案,用紫铜、锡、锌制成,精致美观,铜色发光,文图凸出,一对仙鹤展翅欲飞,两支麋鹿扬蹄驰奔,一丛荷花展萼怒放,钟高1.1米,直径92厘米,重550公斤,击之钟声悠扬,可传十里之外。
“那时候只铸造了铜钟,没有建钟楼,就把铜钟放在村里的大队部了,但是2003年又被人盗走了。”孙景章回忆说,当时重新铸造的铜钟就放置在大队部办公室的地面上,也没有悬挂,2003年12月1日晚上被盗。
“2008年,我们的钟楼又重建了起来。”钟楼村新村委成员上任之后,在村内重新规划、选址,仿照古钟楼重新设计建造了现在的钟楼,以祈兴人旺,国泰民安。2009年,新钟楼异地重建,向南距原址约400米,新钟重2008斤,寓意2008年重铸,高1468毫米,寓意共有1468位居民,口径1199毫米,寓意长长久久。
钟楼庇佑
村民相聚闹元宵
对于钟楼孙村来说,钟楼是村子的象征,是村子的庇佑神,但对于别的村子则有些不同的说法。在村中,记者听到一个关于钟楼的传说。在以前,钟楼上的铜钟一般不会被敲响,但是如果一敲响铜钟,钟楼孙村南的苏家村就会有人去世。每每敲响,都很灵验。为此,苏家村特意请来风水大师,告诉村民说是铜钟福佑钟楼孙村民,但是破坏了苏家的风水,需要在两村交界处插上篱笆将风水隔开。“那些篱笆到现在还在那呢。”42岁的村民花建军说。
钟楼福佑村民,每年村民也会在钟楼前举行聚会。据介绍,自道光年间建起钟楼起,每年五月二十四日,村民就有在钟楼前唱戏、赶会的习俗。现在,每年的元宵节,村民相聚在钟楼前庆祝、娱乐。
“记得我五六岁的时候,每年元宵节,这里就像赶会一样。”39岁的花红美告诉记者,每年正月十五,钟楼孙的村民相聚在钟楼前,会唱戏的搭起戏台唱大戏,会扭秧歌的就穿着统一的服装扭秧歌,也有踩高跷的、卖泥塑的。
村史记载,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钟楼孙村村民中有47人参军参战,4人光荣负伤,7人为国捐躯。
虽然,古钟楼已经被毁,但经过一代代的重建和修缮,钟楼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将继续传颂。
文化寻踪
每个古老的村庄,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或真或假的故事流传至今,但那些古老的建筑却多已在历史的风吹雨打下消逝岁月里。然而在滨州经济开发区沙河街道办事处钟楼孙村,有一座钟楼,一次次被毁坏,倔强的村民却又一次次把它重建起来。村民说,钟楼是他们村的庇佑神,是村子的象征,是老祖宗留给他们的财富,丢不得……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