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国寺:世界古建史的不朽杰作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从平遥古城出发,驱车向东北十多公里,进入平遥县襄垣乡郝洞村,再前行不足千米,就会看到一座木牌坊,上书“京城宝刹”,这里便是镇国寺的所在。

      镇国寺原名京城寺,明嘉靖十九年改为镇国寺。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作为平遥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整座寺中现存有五代、元、明、清各时期建筑共44间,彩塑51尊,壁画100余幅,还有铁钟1口,碑碣20余通。

      镇国寺有让人乐道的三个罕见之处。

      一是它的建筑风格。镇国寺始建于北汉天会七年(公元963年),清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重修。镇国寺的建筑以万佛殿为最早,是中国大陆所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之一,也是全国罕有的五代十国时期的北汉建筑。万佛殿在1000多年的时间里,虽历经维修,但至今仍完整地保持了唐晚期到五代时期的建筑风格。正因如此,镇国寺的古建成就被建筑界称为我国乃至世界古代建筑史上的不朽之作。

      二是它的北汉塑像。五代是割据战乱的时期,从那时保存至今的古代建筑全国仅有几座,彩塑作品更为罕见,除敦煌莫高窟中有少量五代彩塑外,镇国寺万佛殿内的彩塑,是全国寺观庙堂中保存至今的唯一五代作品,数量虽然不多(全殿共有塑像14尊,其中除3尊—观音、善财、龙女为明代塑造,清代重绘油彩外,其余皆为五代原作),但是其考古价值至为重要。

      三是它的皇族石刻。除去彩塑,镇国寺一块上下左右均残的半截碑也极珍贵。碑高84.5厘米、宽58厘米、厚36厘米,上面雕有碑文,共19行476字。以残碑的厚度估量,原碑应该很高大,而从碑文内容分析可知,这是一块墓碑。后人从残留的476字的用词、记事、成语应用等方面分析,该碑为北汉时期王室成员之墓碑,为皇族石刻。

      去镇国寺,有一棵古树一定要看。这棵古树名为龙槐,植于北汉时期,就在万佛殿前。原与其相配的还有一棵虎槐,虎槐在清代死掉了,现存槐树为其树籽落根而成。龙槐因形似龙而得名,但树怎能长成龙的模样?因虎槐树杆上有嫁接的痕迹,故有人猜测龙槐是北汉时期的嫁接树,而此说法也在寺内一清代石碑上得到了回应,该石碑记载,清时也有人认为该树为嫁接。当地人希望园林专家可以去研究一下这棵古树,看看他们的猜测是否准确。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