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泉置遗址申遗 被评定为“20世纪九十年代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2007年,中国和沿线27个国家、地区参与的“丝绸之路”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启动,由于中亚诸国国内因素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2012年,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以“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名义,作为2014年申遗项目,再次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敦煌悬泉置遗址为其中的一个申遗点。

      20年前发掘回填后,汉代“政府招待所”敦煌悬泉置遗址将配合丝绸之路申遗,进行陈列布展。伴随着布展的进行,这处2000年前的政府驿站将再次展现在公众面前。

      “申遗陈列布展工程已经完成了招标工作。”敦煌市文物管理局办公室主任石明秀说,“文物专家对图纸进行细化后,将于近日正式开工建设。”

      2007年,中国和沿线27个国家、地区参与的“丝绸之路”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启动,由于中亚诸国国内因素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2012年,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以“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名义,作为2014年申遗项目,再次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敦煌悬泉置遗址为其中的一个申遗点。

      石明秀说,悬泉置不是简单的“政府招待所”,从出土的汉简可以看出,在汉朝,悬泉置接待的规模和级别堪称国家级,主要进行西域各国的外交接待。

      记者了解到,1987年进行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敦煌市博物馆发现了悬泉置遗址,此后甘肃文物部门进行了为期3年的抢救性发掘,并依据出土的汉简记载沿用原名“悬泉置”。1992年发掘工作完成后,本着“不改变原状,保存历史真实”的原则,文物部门对遗址进行了回填,所以目前悬泉置遗址保持着很高程度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外界没有看到其真面目。

      发掘资料显示,悬泉置遗址面积有2万余平方米,主建筑有办事机关、工作室、马圈等,出土文物丰富,是保存最完整、出土文物最多的一处汉魏驿置机构,在目前中国考古发现中尚未出现过类似遗址,因而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20世纪九十年代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按照申遗工作要求,埋藏在地下的悬泉置遗址要进行陈列布展。石明秀介绍,布展工程主要体现悬泉置遗址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地方政府对遗址的保护和管理水平。布展工程中,悬泉置遗址将被“复制”到敦煌博物馆,工程今年结束后,世人可直观地领略到悬泉置遗址的面目。

      文物专家认为,从简文上可以看出,汉朝时过往悬泉置的主要有6种人:西域各国的使者和宾客,汉朝中央和地方政府官员和公务人员,归义的羌人,官家的奴婢,由朝廷统一收集和安置的内地流民以及刑徒。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