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秀洲运河风情 传承千年历史文脉

      6月22日,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大运河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她穿城而过,在千年流淌的滚滚涛声中,激扬起璀璨夺目的光芒。而在秀洲,这一方积淀着悠久运河文化的土地上,把“运河文化”作为一个品牌来珍视、发展、弘扬,并不断打造出一条熠熠生辉的运河文化带。

      吟唱

      旖旎风光的运河礼赞

      对于生在运河边、长在运河边的人们而言,河面上的白帆、冗长的汽笛声……都是深入骨髓的动人记忆。这条哺育秀洲成长的母亲河,历经岁月沧桑,依旧笑颜未改。

      傅尔宁,秀洲区文化馆音乐干部、研究馆员。从事群众音乐创作辅导30年,创作音乐作品达300余件。四次摘得文化部“群星奖”,《咸亨客话》、《走进七月》、《毕业之歌》、《海峡人家》、《我是你一枚盖了戳的邮票》等作品在中国音乐家协会及中国文联举办的全国性音乐创作比赛中获一等奖。作品获得宋祖英、郑咏、刘维维、耿卫华、姚贝娜等众多著名歌唱家的演唱,并曾在全国大型晚会、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唱片公司发表演播,在国家级乐刊《歌曲》上发表作品30余件。

      因为儿时的记忆中满是运河的故事,傅尔宁的音乐创作历程中绕不开这一腔水乡情怀:《水乡美》、《水乡之恋》、《水乡柳叶船》、《水乡入画来》、《常忆江南好》……运河水悠悠,流淌出的是对家乡无限的深爱。

      “告诉我,漂泊的感觉累不累?北往的云帆,南来的船队,曾把彩云追。是谁在吟唱?一曲长歌弦如流水,是谁把沧海换成桑田,白菊花成堆,今夜运河最美,为沧桑的变迁流泪……”这一次,傅尔宁谱出了一曲《今夜运河最美》,运用运河中江南这部分最美、最具特色的相关素材,表现千百年来运河的沧桑变迁与巨大变化,讴歌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运河沿岸的繁荣兴旺景象,生动展现江南水乡百姓依水而居、艰辛劳作、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及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眷恋与向往。

      这首饱含深情的作品一经问世,便收获了赞誉无数:浙江省文化厅“非遗征歌”特色歌曲金奖、第12届音乐新作演唱大赛创作金奖、中国音协《歌曲》月刊公开发表。而就在不久之前,《今夜运河最美》又荣膺浙江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这也是迄今为止,秀洲区首次摘得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殊荣,为秀洲承载“运河记忆”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找寻

      承载岁月的历史记忆

      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贯穿秀洲区王江泾镇南北,而位于镇东大运河上的石拱桥,横跨京杭大运河两岸,气势宏伟,有长虹卧波之势,故名长虹桥。古人有诗云“虹影卧澄波,登高供远瞻。南浮越水白,北接吴山绿”。该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是现存京杭大运河上历史最悠久的石拱桥,同时也是入选此次世界文化遗产的遗产点之一。

      王江泾镇民主村莲泗荡,位于京杭大运河南段,在运河水系长年漂泊劳作的渔民、船民大多有一定的家族和民间结社组织,平时鲜有见面和交流机会,全靠每年三次的网船会交流联络。每年的清明、中秋、除夕时节,江浙沪一带渔民、船民数万人,纷纷驾船前来,船只汇集荡面,不下数千艘,蔚为壮观,形成了国内罕见的水上庙会,这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网船会。

      网船会期间,赴会的各地渔民、船民高举会社的大旗,自发表演宝卷、神歌、龙舞、狮舞、打莲湘、挑花篮、荡湖船、高跷、大纛旗、清音班、抬轿、腰鼓、戏文、踏白船、扎肉提香等原生态民俗民间艺术,充分还原了各地渔民的生活起居和船上民俗活动,展现了江南水乡文化和渔俗文化的内涵,体现了浓厚的传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这一活动,已绵延几百年,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秀洲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体现和延续,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资源,“运河文化”之花在这片土地上正绚丽绽放。

      勾画

      运河岸边的文化长廊

      运河奔流不息,携着千古回荡的余韵,穿越岁月的长河,伴随着城市的新生,实现了华丽转身。运河文化,成为秀洲文化的经典符号。随着“秀洲新区·十大印象”评选活动渐入佳境,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其中,在入围的16个候选印象中,高照街道的秀洲运河文化公园名列其中。

      古运河文化公园自2006年开始打造以来,古老的运河又被赋予了崭新的生命力。这座集历史、人文、景观、旅游、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公园把整个景区规划自东向西分别为吴越文化景区、水乡民俗景区、运河博览景区、古建风貌游览景区、水乡生态休闲景区等5个景区10个景点,深受市民的青睐。

      “美丽的运河,古老的运河,运河文化源远流长,运河岸边是我家,运河社区我的家……”这是2010年高照街道运河社区自编自创的《运河社区之歌》,平时居民们互相传唱,感受温暖融洽的邻里关系,社区凝聚力不断增强。逢年过节或遇到比赛时,这首《运河社区之歌》都会惊艳亮相,此次它又将代表秀洲区竞逐全省“村歌”创作演唱大赛。

      晨曦初现,居民们准时迈开矫健的步伐,用腰鼓、太极、舞剑的健身方式迎接新的一天;华灯初上,男女老少随着音乐在运河文化广场跳起欢快的排舞。运河社区成立的特色文化团队在改善居民精神面貌的同时,又提高了文明素质,并架起了相识和交流的桥梁。让居民们不出社区参与文化活动的愿望,正随着文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而逐步实现。

      对于秀洲来说,大运河申遗成功,是一个时不我待的崭新起点。秀洲区将把文化遗产保护融入城市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美化沿线环境,让更多的人们享受文化遗产的浸润,真正让文化遗产的芬芳,常驻心间。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