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保单位心兰书社遗址修缮完毕8月底开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记者昨日从瑞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办公室了解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心兰书社遗址修缮完毕,预计8月底完成布展后对外开放。据称它是我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雏形。

 

      为修旧如旧

 

      保护人员费尽心思

 

      瑞安市玉海街道大沙堤150号,西河桥边,在林立的大楼间,有一座由栅栏围着的洋房式建筑,这就是心兰书社遗址。

 

      心兰书社创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占地面积约280平方米,创始人有许启畴、陈虬、陈国桢、陈仲舫、陈黻宸、池竹卿、林楚卿、金雅莲等20余人。

 

      书社经过修缮,还原了中西合璧的建筑风貌。其平面呈“凸”字形,前门后廊,四面设有明窗。绕行一周,建筑立面砌筑精美,唯独建筑基底的条石和一块砾石图文仍原封保留至今。

 

      走进书社,正面是一面石雕,模拟当年文人学子借阅图书的场景,左右各有一个窗洞,透过窗洞可见整齐排列的藏书架。书社内有左右两个内堂,为阅览室,其中民国时期的复古西式桌椅有序地排列着。不过,大堂四壁的陈列栏及陈列柜空置,尚未添置图文资料。

 

      瑞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如何在不破坏原有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尽量保留原物,按照原有的建筑材质和工艺恢复原貌对于一座复古式的西洋建筑,这是一个难题。最终,他们的修缮时间比预计稍有延长,费时约7个月,施工师傅们得小心地揭下塌陷的房顶瓦片,将一条条腐烂的梁柱抽出置换,竭力修旧如旧。

 

      乡绅集资建的心兰书社

 

      据称是我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

 

      心兰书社的有关资料相当匮乏,给正在进行的布展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瑞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除了记载书社创建人名录的部分拓片、少许文献及学术论文论述了书社的创建过程及后世影响,目前还没有发现书社当年的票据存根、借读记录等实物资料。

 

      从陈虬于光绪十九年撰写的《拟广心兰书院藏书引》一文可知,当时乡里很少藏书家,即使有藏书的也不易外借,许多好学人士苦于无书可读,于是20余位乡绅以民间集资的方式,筹建了一座对公众开放的图书馆,以田租收入作为维系书社运作的资金来源。

 

      瑞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就现有资料,有关书社图书借阅的规章制度等更为具体详尽的情况不得而知。

 

      心兰书社是否是中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瑞安市博物馆馆长、原瑞安市文保所所长陈钦益说,据现有的历史文献记载以及一些专家的研究,心兰书社被公认为我国最早创建的公共图书馆,更为准确地说,是最早的公共图书馆雏形。

 

      市文保所副所长黄培量说,尚且没有哪个国家级权威部门对此作出专门的批示或认可,但据目前资料,心兰书社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