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关条约》清代影印件在辽宁省档案馆展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马关条约影印版 资料图

      

      7月24日至8月20日,辽宁省档案馆浑南新馆将展出《勿忘甲午——纪念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档案图片展》。

      

      200余件省档案馆馆藏的珍贵档案将首次揭开神秘面纱。

      

      昨日,负责此次展览的省档案局(馆)利用处处长里蓉告诉记者,此次展览的档案中很多都是馆藏珍品,“比如,甲午战败后,经过七轮艰难谈判,清政府被迫接受了屈辱的《马关条约》,1895年4月17日条约签字。除了《条约》原件以外,当时清政府制作了数量有限的复制件,本次展出的《马关条约》就是一件清代留下的复制件。”

      

      地点:辽宁省档案馆浑南新馆

      

      时间:每天9:00~11:00,13:30~16:00,展览期间周六、周日不休。

      

      ■揭秘

      

      光绪的宣战上谕写了啥

      

      在本次展览中,有关甲午战争的每个关键性时间点,几乎都有官方档案展出。

      

      此次展出的就包括1894年8月3日,吉林将军长顺转发光绪皇帝宣战上谕的咨文。其中指出“倭人无故添兵突入汉城,嗣又增兵万余,迫令朝鲜更改国政,种种要挟,难以理喻”,“各国公论,皆以日本师出无名,不合情理”。

      

      专家认为,这件档案揭露了日本不守国际公法悍然挑起侵华战争的罪行,有理有据,说明日本处心积虑发动战争。

      

      此次展出了一张由省档案馆馆藏的北洋海军使用的实心弹图片。在黄海海战中,北洋海军击中日本联合舰队旗舰“浪速”号后,炮弹并未爆炸。此后日方将该未炸的炮弹修补之后留下了图片档案。

      

      此外,一张两个士兵抬着一把长枪的图片吸引了记者注意。据介绍,这种清造抬枪是清军自制数量最多的枪械之一,甲午战争日军缴获的清军枪械中,抬枪占60%。同时,清军在战争中有近40%的士兵使用大刀、土枪等落后武器作战,就是装备近代武器的部队也是装备品种繁多、规格杂乱。

      

      清军逃将蒋希夷捏报血战事迹

      

      虽然甲午战争不乏精忠报国之士,但清军中也有敌未至而先逃的将领。

      

      1895年3月6日,日军兵分两路进攻营口,营口守将蒋希夷未作任何抵抗,敌未至已先逃。此次展览首次展出了蒋希夷为逃脱罪责,捏报自己在营口据守炮台连日血战的事给盛京将军裕禄的禀文,以及盛京将军裕禄的批文。不过,纸包不住火,一同展览的还有另一份档案,是1895年4月21日兵部为营口守将蒋希夷不战而退按例押解刑部治罪给盛京将军的咨文,揭示了这位逃将最后的下场。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