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帝陵内寓意最鲜明的石雕作:昭陵六骏

      “昭陵六骏”是位于礼泉县唐太宗昭陵北面祭坛内的六块主题性石刻浮雕作品。公元636年,与李世民相濡以沫的长孙皇后病逝,唐太宗下诏营造昭陵,让当时着名的画家阎立本将他在统一战争中乘过的立有战功的六匹战马描画成形,并亲自作诗赞咏,由技艺高超的工匠采用高肉浮雕的手法刻在高172厘米、宽205厘米、厚28厘米、重约2.5吨的青石屏上,分两组列置于陵北祭坛的东、西两庑内,东庑房内为“特勤骠”、“青骓”、“什伐赤”,西庑房内为“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六骏体魄健壮,意气风发,姿态各异,或呈奔驰状,或呈静立状,构图完美,极具艺术感染力,是唐代帝陵陵园内主题寓意最为鲜明的石雕作品。
      
      唐太宗李世民为唐朝第二代皇帝,却是唐王朝的实际开创者和缔造者。经历过云谲波诡的艰难岁月和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这位马上皇帝对创业之艰难和大唐江山来之不易较常人有着更为深刻的体会和感受,所以才有了历史上着名的“贞观之治”。李世民通过对昔日共患难的“战友”的怀念,以彰显其开创大唐王朝的武功,同时也是对后世子孙“勿忘创业之艰难”的谆谆告诫。遗憾的是,天公却偏偏和这位着眼未来的皇帝过不去,李世民苦心开创的大好江山就差一点断送在其子高宗李治手里。先是其才人(相当于小妾),后为其儿媳的武则天曾一度改唐为周,李唐政权几乎遭灭顶之灾。其后不久,唐王朝在玄宗李隆基的精心治理下,终于迎来了被后世津津乐道的“开元盛世”。可惜的是,这种大好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由于这位风流皇帝后期的骄奢淫逸而引发了“安史之乱”,导致唐王朝盛极而衰,从此一蹶不振。正如一部电视剧歌曲中的评价,他“辜负了大唐盛世千秋业,只落的马嵬坡前草凄凄。”也辜负了昭陵主人——其先辈的一番苦心。
      
      “昭陵六骏”经历了千年的沧桑,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却遭到了厄运。1914年,“飒露紫”和“拳毛騧”被盗运至美国,现藏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骏”1918年也险遭盗窃,幸运的是,在盗运途中被西安爱国人士截获,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