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丝绸路上的瑰宝 新疆6处遗址入选世遗名录

      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段,丝绸之路新疆段有着重要的文物遗址。这些散落在古丝绸之路上的文物瑰宝,成为了响当当的世界文化遗产。

      2014年6月22日下午,从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传来的好消息,也让多年来致力于新疆文物保护的文物工作者们异常兴奋:由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申遗33处遗产点中22处遗产点在中国,其中6处遗产点在新疆段,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克孜尔尕哈峰燧、克孜尔石窟、苏巴什佛寺遗址、北庭故城遗址。

      2006年8月,中国国家文物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在吐鲁番召开了“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国际协商会议”,签署《丝绸之路跨国申报世界遗产吐鲁番初步行动计划》,标志着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正式启动。

      2011年12月27日,国家文物局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两国代表草签了《丝绸之路跨国申遗工作备忘录》。

      2012年2月28日,国家文物局部公布了包括河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五省(区)24处遗产点的丝绸之路首批申遗名单。其中,新疆9处遗产点被列入其中,包括天山南线的:高昌故城—阿斯塔那古墓群—火焰山、克孜尔千佛洞、库木吐喇千佛洞、苏巴什佛寺遗址、别迭里达坂、交河故城、楼兰故城遗址、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天山北线的有北庭故城遗址。

      2012年5月,为能按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申报要求完成各项准备工作,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自治区申报丝绸之路(新疆段)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首批申报的丝绸之路各遗产点均应制定专门的保护管理规划。

      2013年3月4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最终确定的“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跨国申报世界遗产项目遗产点名单。其中确定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的遗产点有6处,包括: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克孜尔尕哈峰燧、克孜尔石窟、苏巴什佛寺遗址、北庭故城遗址。

      高昌故城

      曾是西域最大的国际都会

      高昌故城位于吐鲁番市以东约30公里的三堡乡,始建于西汉时期。曾是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西域最大的国际都会、宗教中心以及亚州巨大的印刷中心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古代与西方进行文化交流的枢纽。高昌故城在建筑上作为土质城市,规模宏伟、保存完整程度堪称世界少有。建造方法因地制宜采用土坯砌筑,夯筑,夯土墙、上部土坯起券等建筑方法,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高昌故城现存外城、内城和宫城(可汗堡)三重城,墙体为夯筑和土坯垒砌,墙体外附墩台和马面。外城城墙平面轮廓呈不规则方形,周长5440米,面积198公顷。内城墙体为夯筑而成,周长约3420米,面积约80公顷。

      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交河故城

      “世界上最完美的废墟”

      交河城址,位于吐鲁番市以西约13公里的亚尔乡,吐鲁番市西郊10公里牙尔乃孜沟两条河交汇处30米高的黄土台上,故称交河。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也是我国保存两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遗迹,被誉为“世界上最完美的废墟”。唐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最早就设在交河故城。

      交河故城长约1650米,两端窄,中间最宽处约300米,总面积47万平方米,现存建筑遗迹36万平方米。呈柳叶形半岛。这里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城郭诸国之一的车师前国都城,是该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吐鲁番的干旱少雨,使故城保存得非常完整,建筑全部由夯土版筑而成,形制布局则与唐代长安城相仿。

      196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克孜尔尕哈烽燧

      丝绸之路最古老的军事报警设施

      克孜尔尕哈烽燧位于阿克苏地区库车县城西北,距库车县城约12公里。克孜尔尕哈是维吾尔语,“克孜尔”是红色,“尕哈”是哨卡,全意为“红色哨卡”。是丝绸之路最古老的军事报警设施

      烽燧残高13.5米,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6米,南北宽约4.5米。烽燧的构筑方式是库车古代土木建筑垒筑得最为古老的方法,四周围板夹之,然后层层夯筑,每层厚10~20厘米不等,每层中再夹以树杆、枝杈或中或横以之为筋骨。

      克孜尔尕哈烽燧对研究古代历史、丝路交通、军事通讯、文化、建筑等学科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

      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巴什佛寺遗址

      龟兹佛教文化中心

      苏巴什佛寺遗址位于库车县城东北20公里处的库车河(铜厂河)东西两岸的山前台地上,分为河东和河西遗址两个区域。苏巴什佛寺是早期龟兹的佛教中心,始建于公元3世纪,废弃于10世纪。遗址内有佛塔、庙宇、洞窟、殿堂、僧房等建筑,保存较为完整。

      苏巴什佛寺遗址是晋唐时期龟兹地区的佛教文化中心。佛寺遗址和出土的珍贵文物,为研究龟兹历史、民族和文化等提供了实物见证,是研究龟兹佛教及其艺术的珍贵资料。

      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克孜尔石窟

      开凿年代最早的大型石窟群

      克孜尔石窟又称克孜尔千佛洞,位于拜城县克孜尔乡东南7公里木扎提河北岸明屋达格山断崖上,自西向东绵延约3公里。克孜尔石窟是龟兹石窟中规模最大,开凿时代最早、保存壁画面积最多的一处石窟群,是龟兹石窟的典型代表。始建于公元3世纪末,8~9世纪开始走向衰落,并逐渐废弃。

      克孜尔石窟是中国地理位置最西、开凿年代最早的大型石窟群。它不仅保存着古代佛教艺术在我国形成、发展和流传演变的清晰脉络,而且对于中国佛教史、美术史、美学理论和古龟兹的社会、历史、经济等领域的研究都有特殊的价值。

      洞窟按所处位置分为四个区域:谷西区、谷内区、谷东区和后山区,现编号洞窟269个。

      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庭故城遗址

      丝路新北道上的历史名城

      北庭故城遗址位于吉木萨尔县城以北12公里的冲积平原上,俗称“破城子”。东临东河坝,西接西河坝。始建于南北朝时期,距今有1000多年历史,曾是唐朝管辖天山北麓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而后作为高昌回鹘政权的夏都,是丝绸之路新北道上的历史名城。

      北庭故城分内外两重,平面均呈不规则的南北长方形。内城位于外城中部略偏东北。城的四角建有角楼,城墙外部筑有敌台和较密集的马面,外绕护城壕,外城之北还有羊马城。北庭故城形制、布局和构筑特点除具有唐代中原和回鹘时期的风格外,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内外两重城,城外四面环水的布局,这种形制在新疆古城建造史上是非常独特的。

      1988年2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13年建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这也是新疆首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