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流淌着的全是杭州的记忆

      如果说,吴山是从高度上懂得杭州,那么京杭大运河,就是从长度上懂得杭州。

      大运河杭州段从塘栖进杭城,一路流经余杭区、拱墅区、下城区和江干区,最后经三堡船闸汇入钱塘江,蜿蜒50多公里。在历经了1700多公里的风尘后,到终点时,这条伟大的人工河流已经出落得越发楚楚动人,灵韵天然。

      打开一幅杭州地图,你会发现,表面上运河从城市中穿过,在某种程度上将城市分成了两岸,但实际上,正是因为这样的流过,让整个城市的联系更加紧密。

      一个杭州孩子的运河记忆

      几乎每一个杭州人的心中,都有一段关于运河的记忆。君君就是其中一位。

      君君的童年时光大部分是在拱宸桥度过的,时间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那个时候,运河上最多的就是运送黄沙和石子的货船。很多船把货物卸在拱宸桥两岸。于是,君君和小伙伴们的生活里就多出了一个玩耍的地方——石子山。

      下午四点,一辆151路电车会准时到达拱宸桥下的终点站。那声喇叭就是君君和小伙伴们集合的信号。跨过一条街道,再穿过一条小巷,石子山就到了。

      最常见的玩法当然是比速度。高的石子山有近10米。一声令下,孩子们集体冲锋。石子山不好爬,因为脚踩下去会陷进石子里,所以需要手脚并用。有时爬到一半,还会滑下去。最终获胜的小伙伴常常趾高气扬地站在“山顶”,冲着运河里穿梭的货船大声呼喊,仿佛征服了全世界。

      这些石子一点一点变成了运河沿岸的房子、马路,君君和他的小伙伴的童年也一点一点变成了过去。

      大运河对杭州最大的意义在于串联

      运河流经杭州四个城区,它就像一条长长的绳子,把整个杭州城牢牢拴在一起。

      因此,对杭州来说,京杭大运河最大的意义就在于串联。

      这种串联,是多方面的。船只串联起了城市的交通;物流串联起了经济和文化;水网串联起了市井街道。它们一起合力,使杭州成为历史和文化的东南名郡。

      以物流为例。唐时,大运河发展成了“半天下之财,悉经此路而进”的黄金水道。杭州也借此成了与广州、扬州齐名的“古代中国三大通商口岸”。当时,武林门运河一带是货物集散地,沿岸商铺众多,河上有“舟楫辐辏,望之不见其首尾”的商船,出现了“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室”的繁荣景象。

      往北走,到现在的小河直街一带。明清时期,这里是名闻大江南北的商品集散中心,街上店铺林立,人头攒动,是一条超级繁华的商业街。人们在这里交易、来往。

      再往北,到拱宸桥一带。清末民初,近代工业不断发展,拱宸桥附近出现了一批丝织、棉纺织、机器制造等近代工业。 《马关条约》之后,杭州开埠,拱宸桥被选为杭州海关关址,出现了很多大企业,像著名的杭一棉(杭州第一棉纺厂)。

      可以想象,大量的商品每天在运河上随着船只流动,所到之处,繁华日生。经济的火把就这样一点一点在运河边被点燃。

      直到今天,你仍然可以坐着漕舫船,沿着运河一路在杭州穿梭。看着两岸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叹岁月的流逝。

      一段运河的改造史

      就是一部杭州城的发展史

      “当你站在大运河的南端看着河水静静流淌,你能想象当年河面上舳舻相继的繁忙景象么?能意识到它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难以估量的巨大作用么?”这段出现在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序厅题词中的文字,从某种意义上表明,是运河带动了城市发展,繁荣了城市经济,丰富了城市文化。

      近30年来,杭州多次对运河进行疏通、改造。可以说,一段运河的改造史,就是一部杭州城的发展史。

      上世纪90年代,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完成了“双流奇汇”工程,运河与钱塘江正式沟通。这意味着杭州最主要的两条水系实现了握手,也为杭州钱塘江时代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2000年以后,运河和整座城市的改造发展同步上了快车道。

      有经济方面的。2002年2月,西湖文化广场开始施工,主要包括ABCDE五个建筑群、中心广场地下城、中心广场地面景观、步行景观桥等四大部分,项目总占地约200亩,总建筑面积36万余平方米,工程建设总投资约22亿。如今,站在杭州的多个区域,一眼就能看到西湖文化广场上那高耸的建筑。看到了建筑,你就知道,运河就在它脚下流淌。

      有文化方面的。2009年,桥西历史文化保护街区正式建成。在占地面积7.83公顷的大范围内,不仅还原了敬胜里民居、桥弄街商铺和中心集施茶材会公所等历史建筑,还兴建了公园、码头,成为桥西人乃至杭州人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此外,桥西板块内的高家花园、洋关、桑庐、通源里等遗迹,现在也都得以修缮重现,在工厂原址上还开放了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三个国家级专题博物馆。

      跟着运河的脚步完成居住理想

      杭州多水,杭州人也爱水,于是,有一套水景房是很多杭州人的梦想。

      运河当然是上佳的选择。一些城市运营商也果断地追逐着运河的脚步。广宇,就是其中之一。

      胭脂新村,杭州最早的保障房之一。上世纪90年代,广宇在这里帮助一些老杭州圆了运河梦。这里环境优美,商铺繁多,文史资源丰富。历史上著名的钱塘八景之一“北关夜市”就出典于此。“胭脂”二字缘于湮没的“燕支桥”。小北门古迹即南宋时期的天宗水门。

      再后来,是河滨公寓。这个位于杭州市建国北路与东河绿化带之间的楼盘,是市区黄金地段不可多得的水景住宅。这里能直接见到运河,而边上的东河也与运河相通。可以说,这个楼盘与运河的缘分,深得有点让人羡慕。

      而这段追逐,最新的注脚叫做“武林外滩”。作为目前杭州最高端的楼盘之一,武林外滩在运河边诠释着奢华与传统的统一。在自家现代的建筑里,看着千年的运河流淌,时光与感性的完美对决,恐怕是开发商最想传递的城市信息。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