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明清家具断代与辨伪
2015-08-14 17:06:36 来源:光明网 已浏览次
探寻明代家具的真面目
如今,在许多世人的眼里,明代家具是中国古典家具的顶峰,而黄花梨家具更是明代家具的杰出代表,藏家热捧,专家喝彩,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炒作浪潮。大家看到的果真就是明代家具的庐山真面目吗?我们又该怎样识别那些地道够味儿的明代家具精品呢?
其实,明朝的皇室贵族和文人士大夫阶层并不热衷于使用黄花梨、紫檀等硬木制作家具,上述材质的家具只占明代上层社会家具中的很小部分,当年其等级和价值也并不是最高的。
明代官皮箱之谜
史可证物,物亦可证史。传世有些造型特殊的古代器物曾经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而当我们了解了使用它们的环境和时代背景之后,就会由衷地感叹其造型是如此的设计巧妙──明代的宫廷官皮箱就是一例。天启朝宫廷家具绝少,目前存世的明代中、后期宫廷家具以嘉靖、万历朝为多,也有少数隆庆、崇祯朝的,而皇帝最喜欢做家具的天启朝却几乎没有。
至于明代官皮箱的起源与演变,历史上真实的官皮箱并不是梳妆小木匣,而是明朝政府参照蒙古人的马背漆皮箱设计制作的一种朱漆便携式官用皮箱。公元1644年,清朝入关以后,长城撤守,明朝官员的服饰、仪仗和器物大都被废弃,如乌纱帽、圆领袍,朝笏、步障等等。官皮箱也难逃厄运,多数遭到毁损或者贬漆成黑色,不再具有明朝官用器物的权威了,三百多年后,就连它的本名也被张冠李戴成了梳妆小木匣。
鲜为人知的明代纱橱与衣箱
关于明代宫乐图家具:在一波又一波明式硬木家具的炒作大潮之外,有一种民间俗称“宫乐图”的古老漆器家具却象空谷幽兰一样少有人知,然而,它们则是真正属于明代制作的精品家具。
关于纱橱:据史料记载,公元1644年农历四月二十九日的夜晚,大顺军在撤离北京前焚掠了明朝宫殿,许多带不走的精美家具也葬身于火海之中,留下了无限的遗憾和众多难解之谜。比如说,崇祯皇帝的皇后和宠妃曾经一掷千金分别打造的两座紫檀纱橱,便消失在这场劫难中。
衣箱属于大型的箱匣类家具,古人不仅用它贮藏衣物,也经常用它贮藏书籍、财宝等物品,在古代生活用具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衣箱在我国起源很早,1978年,湖北随县战国时期的君主曾侯乙墓出土了一件黑漆朱绘星宿纹衣箱,其长71厘米、宽47厘米、高40.5厘米,造型为长方形,箱盖拱形隆起,箱盖、箱身的四角有把手,可以合在一起。箱盖和箱身分别用整块木料雕凿而成,外表髹黑漆,绘有朱漆纹饰,十分精美。
宫廷描金大龙柜
宫廷描金大龙柜背后是有故事的。在北京故宫的金銮殿――太和殿东西两壁,陈设着一对紫檀雕云龙纹顶竖大柜和一对紫檀雕云龙纹连山顶竖大柜,从造型、纹饰和雕刻工艺等方面看,学术界公认为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制品。根据清初孙承泽编撰的《春明梦余录》记载:明朝时的金銮殿――皇极殿东西两壁就陈设有八件大柜,但不是顶竖柜,而是横长的大龙橱,橱上架有大理石屏风。民间相传,在八件大龙橱里珍藏着远古三代的鼎彝宝器,这大概就是金銮殿又有“八宝金殿”一名的由来。
由于龙纹象征天子,历朝皇帝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审美意识命令宫廷造办处进行修改,这就为我们推断古代器物的年代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明清两代是宫廷龙纹走向定型的时期,研究明清宫廷龙纹的源流与演变,对于明清时期的家具以及其它艺术品的断代和辨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